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者仁心 感动生命

(2012-03-12 22:10:56)
标签:

医者

仁心

仁术

幸运

杂谈

分类: 随笔

央视一套刚刚播完的《感动生命》,我觉得是一段时间以来比较好看的一部电视剧,剧中人物都是好人,这一点可以不再重述,让人感叹的还是剧中那些医务工作者,从院长到医生到实习医生,他们都是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尊重生命爱护患者的人。

这样一部电视剧有点理想化,又有点像坊间说的“缺什么才说什么”,但是,医患关系不正是越来越让人不能轻视的一种关系么。如果,我们进入的医院,我们遇到的医生都像这部电视剧里的一样,那该多好啊。

我姐姐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我也曾听她提到过许多医患纠纷,平时朋友相聚聊天也会说到“看病难”或就医时的种种不如意。有经验的人说,看病,关键的是要找对医院找对医生。

这一点,我已深有体会。2010年上半年,我母亲因蝶骨骨裂脑脊液经鼻腔外流,因此引发了心脏病又感染了肺部,先后住进了惠州和深圳的医院,却都无法医治,后来还是小白介绍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潘教授,经过一系列的会诊治疗之后,由广医二院耳鼻喉科的黄主任主刀成功的做了手术。在这期间,我们没有感到任何的为难、不适和拖沓,看到的是专业精神和亲和态度。我79岁的母亲经历了一次劫难,又康复出院了,我们打心眼里感激二院的黄主任、潘教授和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

事情到这还没有结束呢,还是2010年,10月末,我父亲因食欲不振突然消瘦而在当地住院检查,能做的检查都做了,医院里所有的仪器都过了一遍,结果只查出来血糖有点高。住院二十多天,直到出院,老父亲的食欲一点儿都没有改善。家里变着法的做吃的,都没用,拖到2011年的3月份,我们电话咨询了潘教授,然后带着爸爸到了广医二院,潘教授只是看了我父亲的表情动作就有了初步的诊断结果,然后看了脑部核磁共振的片子,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建议住院治疗,半个月之后,我父亲恢复食欲,精神矍铄的出院了。

后来又出现反复的情况是因为我父亲固执的认为他已经好了不需要再吃药了,出现反复之初他也不重视,又不愿意去医院,结果还是厌食,消瘦,并有明显的肠道问题。干休所医生做主将老爸送进总医院,治疗期间,最困扰医生的还是食欲问题,我们给医生看了之前的病历,并多次提议看神经科大夫,总医院的医生仍然坚持是肠道方面的问题,在排除了直肠癌治疗了直肠溃疡并控制了血糖之后,厌食的状况仍然没有任何好转,可以说是万般无奈吧,父亲的主治医生让我们再去潘教授那看看。

就这样,在总医院治疗了三个多月之后我们又回到潘教授这里,在见到潘教授之前我心里很是忐忑,因为我知道潘教授的诊断是对的,现在父亲这个样子,我都不好意思见潘教授了,可我也知道,潘教授是我父亲的救星。

吃了潘教授开的药,一个星期之后,老爸就明显的有了食欲,又半个月,就出院了。这回,不折不扣的遵医嘱,服药,出院三个月回去复诊,潘教授笑着说我父亲恢复的如此之好让她意外,我父亲也谈笑风生,医患之间是融洽和喜悦,潘教授说:你恢复的这么好,我也有成就感啊。

人生病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求医治疗的过程是非常“麻烦”的,要找对医院找对医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找对了医生,这医生又是有医术有医德让你如沐春风的人,那就是天大的幸事了。

我的爸爸妈妈都已经过了80岁了,我妈妈先天性心脏病,近十年也是常进出医院,最不可思议的是这次蝶骨骨裂(也有先天的原因),我爸爸80岁之前没有住过医院,而这一年是最折腾他的一年,两位老人都是经潘教授治疗之后康复的。我想说我们是如此幸运,我想说潘教授就是我爸妈的福星,当然,她也是其他更多患者的福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