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到sundewa博客上一款六十年前的绣花披风,让我想到我保存的一件小时候用的一个枕套,那是妈妈亲手绣的。sundewa说让我也晒一晒,就从柜子里翻出来,拍了下来,又打电话问妈妈是哪一年绣的,妈妈想了想说应该是五几年,还是在我出生之前,算下来也五十多年接近六十年了。
这个枕套我小时候用过,后来工作了离开家就没再用,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回家又看见了,就把它拿回来放好了,现在还在用的两个椅子垫也是妈妈多年前拼布拼出来的。
听妈妈说她从小在村里就跟着别人学做针线活,不管什么一学就会,绣花做被,纳鞋底做鞋,缝衣服,什么都做的来。我小的时候,晚上在家写作业,妈妈就总是在踩缝纫机,家里用的床上用品包括全家人穿的衣服都是妈妈用缝纫机缝出来的。
小的时候也穿过妈妈做的鞋子,刚上小学的时候,也是妈妈给我缝的一个拼布的书包,那时还不太乐意用,觉得跟其他小朋友的不一样,怕被人笑话。
后来妈妈在大院的缝纫组工作,不但做衣服,补衣服,有时还接到批量的任务,比如给部队缝被套、做蚊帐什么的。大院里的孩子很多都穿过我妈妈做的衣服。那些做衣服剩下的零零碎碎的布头,妈妈就把它们剪成边长4~5cm的三角形,然后拼成坐垫或被套,小时候用过一个这样的被套,现在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了。
我的母亲是一个节俭的人,操持一个五口之家,没少花心血,在妈妈的手上基本不会浪费什么东西。因为妈妈持家有方,我们姐弟几个也没吃过什么苦,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我生我女儿的时候,在家里休产假,虽然也买了一些婴儿的衣物,但用起来才知道远远不够,那时候就是靠妈妈一会儿做一件小衣服,一会儿又做一条小裤子来补充,用的还都是最柔软的布料,又好看又实用。
我们工作之后渐渐的就不穿妈妈做的衣服了,妈妈也渐渐的年纪大了,说眼睛看不到了,很少再做针线活,只有爸爸的裤子不大好买,还是妈妈给爸爸做。现在妈妈也八十岁了,有时候我们用的包的拉链坏了,妈妈还能给换上,窗帘上面挂钩的那条边坏了,妈妈也能自己换。
最近这两年对做手工有极大的兴趣,想想可能也跟妈妈的影响分不开,只是我做的活儿跟妈妈比差的很远,妈妈也说我做的不如她做的细致。而妈妈擅长的绣花和织毛衣,我却是一点都不会的。
直到现在,妈妈还在操持家务,虽然有钟点工帮些忙,但家里的事还是妈妈操心,爸爸是真正的甩手掌柜,他常说我们家若不是我妈妈这么用心的“算计”,不能过的那么好。
操持一个家和缝纫也许有异曲同工之处吧,一件衣服该怎么做,怎么裁才省布这些都要费些思量的,零零碎碎的布头怎么拼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成为一件有用的东西,经营一个家跟缝缝补补也是一样的吧。
元宵节了,在传统的节日里说点“传统”的事儿。顺祝大家节日快乐!
现在还在用的坐垫~~很旧的了~~

五十多年前的枕头套~~

枕头套的细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