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恰好我就在那里

(2011-06-20 16:06:09)
标签:

生活

寻常事

记忆

感想

休闲

分类: 随笔

那天跟惠玲聊天说起长兴家的故事,正好包里还有一张他家的全家福,就让惠玲拿回去给她父亲看,谁知,惠玲的父亲和长兴的父亲是老战友,惠玲又问我是否有对方的电话,让两个老人通通话,前天晚上在QQ上给长兴留言,昨天上午就接到了长兴的电话,然后两个80多岁的老人也在电话里“见了面”。

有的时候,有些事,就是那么巧,正好你知道了,或者正好是你身边发生的事,却会和另外一个人也有关系,通过你,就成全了一件事。生活中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着什么,我们也总是在经历着什么。

前几天,和几个同学在“食为先”吃饭,正吃着,餐厅里突然警铃大作,我们四处张望,竟然没有一个惊慌失措的,该说话的还在说话,该吃饭的照样吃饭,我说不会是失火了吧,海棠说我们坐的离门口近,很容易跑出去。然后继续聊天吃饭,过了一个会儿,警铃又响,看看周围,依然没有一个失态的,我说这会儿要是大家都往外跑,谁也不付账了,也够饭馆一呛的。

警铃响而没有任何一个人做出相应的反应,看来大家都很淡定,也许大多食客都是常客,早就知道这是“狼来了”,也许大家都很沉着,既然没有真格的什么动静,就不值得惊慌,本来就是“民以食为天”嘛,也看出食客的素质都不错,没有趁火打劫的。

前段时间,中午放学时分,正好我家的门开着,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儿从我门前走过,然后我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从楼道里传过来:哎呀,真是不想活了。一个孩子,小小的年纪就说这样的话,是不是学生的负担太重了呢,孩子的这句话,我想肯定比那些儿童节目里的台词要真实。

我参加工作到了深圳之后,是连上几个月的班然后回家休假一次的,有一次回家,妈妈告诉我原来住在隔壁的王叔叔去世了。我读书和下乡当知青的那段时间,两家一直是邻居,那时我们能拿到手的读物极少,王叔叔知道我爱看书,就经常从已经关闭的图书馆里给我拿书回来看,一次一本的换,有时候有意外的惊喜是王叔叔能拿到我点名要看的书籍。在那个很灰很苍白的年代,那些书让我平淡的日子有了色彩。在王叔叔离去的时候我能参加他的告别仪式并表达我的敬意这让我很欣慰。

大概是2001年的时候随车队自驾游到了龙胜,在那里碰到了勤劳朴实的壮族妇女侯翠明,她帮我背行李,又带我到她家,给我煮自己酿的醪糟吃。就因为这一趟旅游,我认识了她,还成了朋友,每年她都寄一点她自己晒的干辣椒和自己在山上采的蘑菇笋子给我,每一次收到包裹都能让我感觉到山里的气息和浓浓的友情。

这两年父母的身体明显的不如以前,都是80后的人了,进出医院也频繁起来,陪妈妈住院,让我看到一个没多少文化平时也显得弱势的女人在病魔面前是多么坚强,而一直很强大的父亲在医院里则显得那么脆弱,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的样子。

再说回长兴的事,长兴的妈妈在生第四个孩子的时候大出血去世了,已经有三个未成年孩子的父亲只能忍痛把老四送人抚养,当年是我妈妈接过这个孩子给了广州军区的小那阿姨,后来小那阿姨在去世前把老四的身世告诉了他,这就有了09年的寻亲故事。因为有了和长兴家的联系,才又有了惠玲父亲和长兴父亲的通话。

絮絮叨叨的说了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其实是想说,我们一路走来会有许多经历,这些经历就是我们这一路的收获,因为这些经历会历练我们的意志会明睿我们的心智也会让我们获得经验轻装前行。

有的时候是你帮助了别人,有的时候是别人帮助了你,这些都很正常,也许我们无需刻意的去寻找什么,只是在那个时候恰好你就在那里,那一刻的时光恰好就成为一个亮点,这一个亮点说不定既照亮了你也照亮了别人,那一点光亮可能还会持续绵延下去,不断的温暖你和他人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