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馆,是我心仪的一个馆,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我看过对它的介绍,就想实地的去看看,进了世博园就知道想看英国馆的人真不少,所以,我也就是远观而已。
在网上找来一些对英国馆的介绍,借此来“武装”一下我的图片。
英国馆——光与影的“种子圣殿”
没有长柄雨伞,也没有斜纹软呢,英国馆整体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城市公园,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框架”概念。六层楼高的立方体结构,周身插满约6万根透明的亚克力杆,这些亚克力杆向外伸展,随风轻摇。白天,光线透过透明的亚克力杆照亮“种子圣殿”的内部;晚上,它们内含的光源能点亮整个建筑。
6万根亚克力杆就像6万根“触角”, 每根“触角”的长度在7.5米左右,
你会感觉似乎整个展馆在随风轻轻地舞动。在6万根“触角”的底部,含有不同种类的种子,这一部分将会由外墙伸展到展馆内。
参观者将通过“绿色城市”、“开放城市”、“种子圣殿”和“活力城市”的展示进入“开放公园”。在“绿色城市”,参观者将看到一幅幅绿色地图。
英国馆的外形好像一朵盛开的蒲公英,但是更确切的说它是一个打开的礼物,在英国馆的文字里面解读,这是英国人民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类似蒲公英的“种子圣殿”就是这个礼物的内容,而馆里几幅错落的草坪正像打开的包装纸,所以英国送给世博会的礼物有点别致。
每根亚克力杆的根部放了几颗由英国皇家植物和昆明职务研究所合作的具有千年种子银行提供的种子。观众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察。因为种子是植物生命的源头,它在这里的展示让我们知道,在城市里我们也能跟植物共同的生活。世博会过后,这些种子将赠送给中国数个不同的机构,代表中国与英国的友谊生根发芽、长存。这些放在杆子里的种子能够存活,还能长出植物
英国馆没有一处是展示科技的内容,传递的是回归自然热爱生活的信息。比如说呈包装纸形状的角是翘起来的,凌空的部分正好为广大观众参观游览所提供遮风避雨的去处,上面是一个巨大的起伏错落的广场,软绵绵的地面非常柔软,人们可以坐下来,甚至躺在这里享受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工作人员也说,这是我们城市拥有的活动空间,让人们摆脱沉闷的生活,沉重的压力,享受绿色城市的自然的乐趣。
英国馆的建筑远远望去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球。
远远的看过去的英国馆,还被遮挡了不少,一副初露端倪的样子

慢慢就长大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在参观荷兰馆,沿着荷兰馆一直向高处走,英国馆就一点点的露出来了
从荷兰馆看英国馆
果然是毛茸茸的呢

那一位站在英国馆附近的人,成了一个比例的参照物了
拉近来看
更近一点
可以看到一根根的亚克力杆了
参差有序
这一张----齐刷刷的
这个,像火柴棍了
英国馆全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