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在广医二院的日子
(2010-08-30 23:54:05)
标签:
生病住院治疗医德杂谈 |
分类: 随笔 |
最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朋友在一起聊天,聊的多的还是就医、看病以及家中有病人和在医院遇到的种种情况。
这就让我不断的回想起陪妈妈在广医二院住院的那些日子。我的母亲是先天性心脏病,近十年来,也进进出出的和医院经常打交道,大多是在妈妈居住的城市当地住院,也偶尔到深圳来就医,对于妈妈的与生俱来的心脏病,因为发现的晚,医生的意见就是保守治疗,用药控制,尽量不生气不受累不感冒,以减少发作的次数。
今年三月末,妈妈的身体出现了新的状况,鼻子里不断有液体流出,当时妈妈以为是清鼻涕,还觉得怪异,说又没感冒怎么会这样,没想到,这样流了四天之后,妈妈开始发烧,当时就入住了当地医院,在医院观察了几天也没弄明白,后来做了化验,才确定为脑脊液鼻漏,医院说这样的病我们没见过,治不了。说妈妈的肺部感染已经控制心脏也稳定了,让妈妈出院,并在出院小结上告知转上级医院治疗。
妈妈回到家之后,还是发烧并咳嗽,明显的没有好,我们考虑到广州去,但是哪家医院能治我们心里一点谱都没有,正巧那天小白到家里来看望妈妈,听说这个情况说广医二院就是治疗这个病的专科医院,还介绍了二院的潘教授,我们去到二院,治疗了七天,妈妈的心脏稳定了,肺部感染也消除了,最神奇的是鼻漏也止住了,当时说要做手术的也取消了,这是四月中旬的事。
到了五月末,妈妈的鼻漏现象又出现了,而且很严重,妈妈反复的发烧,出现心衰状况,我们把妈妈送进深圳的治疗心脏的专科医院,一周过去,医院让妈妈出院,说鼻漏问题我们是解决不了的,只是给你稳定心脏。
出院后的妈妈还是反复发烧,我们最终还是又来到广医二院,然后还是进了潘教授所在的神经内科。这次入院,医院调出曾经的病例,看了我们带来的在其他医院拍的片子,就没有做重复的检查了,后来为了要做手术并确定颅内的伤口,才又做了一个更清晰准确的三维脑CT图。
妈妈住进医院之后,医生先行告知一切注意事项,然后治疗,先从稳定心脏开始,同时消除肺部的炎症,两天后,妈妈就再也没有发烧了,验血验尿和脑脊液等的化验就是为了检查颅内是否有感染,然后做术前的准备。
每天医生来查房时,问的很详细,然后根据病情调整药物,以我们外行人来看,已然觉出治疗的认真和与之前的医院治疗的不同。在整个住院期间医生护士的工作给你的感觉都是一丝不苟的,而对待病人和家属的态度也都是和蔼可亲的,你看医生针对病人的情况加什么药减什么药,什么药用多少,然后再告诉病人要注意什么,叮嘱家属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每天都不厌其烦,就觉得医生和护士都是在全心全意的为病人治病,是在想方设法的要把你的病治好。
在我母亲的身体状况被调理的差不多可以手术的时候,主治医生潘主任和马主任就联系其他相关科室的医生来会诊,因为我母亲的身体情况比较特殊,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主治医生又请了各科室的主任来诊断,经过会诊和反复的检查身体指标,最后成功的做了颅内蝶骨的修复手术。
母亲的心脏病是手术的最大障碍,而她也已经79岁高龄,所以手术一直在推迟,妈妈有时就有急躁情绪,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得了怪病治不了了,一会又觉得是不是这家医院根本治不了,每次医生都很耐心的跟她解释,说了很多安慰的话。
手术后的母亲很虚弱,医生每天来查房,叮嘱增加营养和护理的注意事项,护士们也密切的注意和观察,这让我们的心里很踏实。在住院期间就没有看到一次医护人员不耐烦的的脸色,也没听过一句不中听的话语,而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妈妈明显见好的身体,让我们这些家属怀了感激之情,虽说医生护士做的就是救死扶伤的工作,但是工作态度的异同对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影响确实很大的。
在医院住院正好一个月的时间,出院也有一个半月了,出院之后听到同事说的在北京住院的遭遇和媒体上报道的一则深圳某医院的“事迹”,不禁回想起在广医二院的日子,就觉得我们怎么这么有幸遇到了这么好的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