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无语自芳菲
(2010-06-15 23:18:14)
标签:
天性显贵优雅自知杂谈 |
分类: 随笔 |
在《读者》上看到一段关于《天性》的文字:“有时在席间,但见有人妙语连珠,却令人渐渐觉得索然。如此聪明暴露,是否也是一种急迫。而急迫的东西,通常总是不够优雅。
一个人要做到对自己的美、聪明、善良,完全不自知,才显贵重。一旦有自知,品味就自动下降一个层次。就仿佛栀子花不知道它自己有多香,兰花不知道它自己有多幽静。
天分、天性,从来都不需要发言和解释。”
这是《读者》“意林”栏目的一小段文字,看似“没头没脑”的,但想想的确说的不错。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人,表现出的天性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我有一个朋友,年龄比我大了许多,他说他小时还念过几天私塾,所以古文学的底子很扎实,因为那时的书是一定要背的,比如四书五经,比如古文观止,比如唐诗三百首。后来他读了清华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设计作品就得过国家奖,但这些事他偶尔说起也是轻描淡写。
学理工科的他,文学造诣还是非常深厚,这也源自于他的个人爱好和小时私塾的底子,直到现在,论语中的句子还是随口就来,唐诗宋词也是信手拈来,偶尔动笔,诗还是严谨的按照律诗的格律来写,词还是按照词牌来填。诗词不但可以叙事更将道理赋予其中,读起来还朗朗上口。
有时相约吃饭或喝茶,我到的晚了,会说一句不好意思,他说没关系,说我默诵《琵琶行》才刚刚“大珠小珠落玉盘”呢。看他写的诗,常忍不住赞叹,他却从未露出过自得的样子,总是说,我是学理科的,对文学是门外汉,没法跟人比的。
在你向他请教问题的时候,他从来不会把这个问题戴上一个高深的帽子或套上什么艺术、文学之类的外衣,他深入浅出的给你解释,让你觉得好懂、开窍并增加学会它的自信。
这样的人就是那种从不自夸从不炫耀从不张扬,却让人佩服的人,这种人懂得很多,说的不多,说的时候也让你信服,这样的人有一种特质,就是那种“不自知”,但是在交往中,你能体会到他内在的涵养,并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个人要做到对自己的美、聪明、善良,完全不自知,才显贵重。”怎么才会不自知呢,我以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如前文说的就是天性,天生就是有这样的美德,二就是有一种“自知”,知道自己所具备的这些不值得渲染和炫耀,而渐渐形成了不张扬的习惯之后,就能达到“不自知”的境界。
的确,有些人总是“妙语连珠”,有些还称不上妙语连珠,只不过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懂”而已,而这种自以为很懂并强迫别人知道他很懂的情形,就跟前面说的“一旦有自知,品味就自动下降一个层次”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