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喝酒的那些事儿

(2010-05-14 20:30:35)
标签:

历史

文化

喝酒

说事

杂谈

分类: 随笔

本来想写喝酒和酒文化的,想想,这不是自己能驾驭的了的题目,如果说酒文化,那只能说是小我之见或吾之愚见,所以还是写写我所知道的喝酒的那些事儿吧。

小的时候,只觉得喝酒是大人的事儿,在部队大院里,逢年过节的时候大饭堂里会餐,高一声低一声的喧哗声就传了出来,到了稍晚些就会听到一些更闹的声音,就有人醉了,大笑的和大声说话的都有,人,基本就和平时不一样了。

这就是酒精的作用吧。后来看部队作家朱苏进的散文中说到喝酒,说喝酒的最佳状态就是微醺,就是稍微的有点感觉,忽忽悠悠的,介乎醉与不醉之间,说这个时候的人最舒服也最本真。后来,家庭聚会时喝酒,我就有了这微醺的体会,感觉上是有点“摇头晃脑”的了,但不难受,站起来的时候感觉还正常,迈腿的时候却不一样了,脚一抬像是抬得蛮高,再下脚,却像是踩在了棉花上,煊呼呼的。喝酒喝到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打住了,再喝,就难受了,不是头疼就是胃痛,一不留神就“不省人事”了。

有一次听窦文涛在节目里说有的人,平时你看他人模人样的,一喝了酒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不是哭就是闹,平时文绉绉的,喝多了的时候什么脏话都敢说。这样的人咱们也是见过的,我有个远房亲戚就是,每回喝多了都哭,把平时忍在肚子里的苦闷苦楚和难言之隐都一股脑的告诉你了,哭的像个泪人,你还真没办法劝他。

从文学作品中看到古时的人喝酒都是有讲究的,要么是三五知己要么是诗会成员,在一起喝酒都是说些“雅”的事,家庭的“酒会”也整个行酒令什么的,一句一句接下来的都是诗词佳句,这些大概就是酒文化了吧。酒文化也不尽是文的,武的酒也有,比如煮酒论英雄什么的。

前些年酒桌上的“武喝”也挺厉害,谈生意的,拉客户的,也有许多说道,比如谈借款的,一杯十万一杯百万的喝也是有的,还有人创造出深水炸弹的喝法,就是把一小杯白酒沉到大啤酒杯中,然后一饮而尽的,混酒喝是最容易醉的,那样逞英雄的也必须是有一定的酒量和胆量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酿酒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中国人又特爱讲文化,所以就有了这文化那文化的许多文化,比如食文化茶文化和酒文化。如今电视里不卖香烟的广告了,酒的广告就愈发的风起云涌,这些酒的广告是否推动了文化我不敢说,但国人恐怕是越来越爱喝酒了。

最近看洪晃的《廉价哲学》,其中有一篇说到喝酒,说老外喝酒讲究情调,慢慢酌慢慢饮,有没有文化不知道,但至少没有愧对那经历了水火酝酿的酒,老外看中国人这样豪饮,甚至让酒随便流淌,在招待中国人的时候是不拿好酒出来的,人家好酒留着自己慢慢品。

我有一个认识多年的朋友也好品酒,还有文化,动辄就跟你之乎者也,说老子谈孔子,还讲哲学,时隔多年再见到他,知道他多年来几乎天天喝酒,像是离不开酒的样子,饭局开始时的第一杯酒,你看他拿酒杯的手是微微颤抖的,也怪,喝着喝着就不抖了。我对他说你是有酒精依赖了吧,他否认说没有并说他绝不会喝醉。后来有一天接到他的电话说进医院十多天了,电话里他告诉我,那天喝酒后回家一进家门就倒了,真的是人事不省,被120拉到医院,五天后才又回到人间,说医生不准他再喝酒。这样好酒的人能戒么?后来的事实证明是不能。

以我个人的感觉当然还是三五知己的喝最好,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句话也有心情舒畅的时候不容易喝醉的意思,而喝的微醺的时候,人就有点飘飘然了,思维也变得灵动起来,平时稍觉木讷的人也会妙语连珠。微醺,不会失态,可以优优雅雅的“有文化”的说点事儿。

我家的楼下是一家湖南菜馆,生意做的很好,店面不断的扩大,现在已经是三层楼了,三楼是包间,在我家阳台就能看到在那里吃饭的人,当然那些人也喝酒。楼下就是酒家断不了就会受到滋扰,常常在晚上,有时候都夜深人静了,会听到惊心动魄的丁玲咣当的响声,然后是高声的叫骂,忍不住趴在阳台上往下看,有时候看到的是纠缠在一起的人,推推搡搡的,有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大男人就那么的躺在地上,嘴里还不依不饶的。你看,酒喝到这个份上,有文化也像没文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