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这些本本

标签:
生活记事本本日记杂谈 |
分类: 图文并茂 |
突然就想说说我的这些本本,在接近年根的这个时候,好像有点总结的意思。
自小就喜欢书啊本子啊纸啊笔啊这些东西,那时物质贫乏啥也见不到,更别说那些好看的本子啦。后来这各种各样的本本和好看的纸张就满哪都是了。
逐渐的买了些自己喜欢的本子,还有朋友送的一些,这样家里在本子这方面显得富有起来。开始的时候,一个好本子在手,还不舍得用,后来又想不用的话,岂不是不能显示它的原本的作用,就一本本的用开了。
首先这记日记就是多年来的习惯,虽然有时一两个月也没有写一篇,但也算是持续的记下来了。再就是看书看到好的句子也想记下来,这也是需要本子的。近些年使用电脑多了,用笔自然就少了,就常常碰到提笔忘字和那字越写越难看的问题,想来这笔还得经常的碰一碰,字还是要经常的写一写。就又有一些本本被启用了。
这一辑照片里面,那本绿色的“生活日记”是我有一次到广州去玩的时候买的,放了几年,到孩子出世之后,用做我女儿的成长记录了,在这里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记得我女儿上初中的时候,我拿出来读给她听,两人在床上笑的滚作一团。其他几个本子都是用来抄东西的,那两个小黑本子,一个是记了一些生活常识,一个是阅读中摘记的段落。那一套“春夏秋冬”的本子,春夏两本记了日记,“秋”是整篇抄写了“我喜爱的诗文”,“冬”则是摘录了书籍杂志中的精彩句子。第一幅图中的三个本子是我从1988年开始,阅读的每一本小说的“内容提要”,翻开一看就能知道看了那些书,这些书的内容是什么,目的是有需要的时候不用去找这本书来翻了,也顺手练练笔。两本已经记满了,第三本也已经记了一些。
这些本子都是从1980年代就开始用了,到现在都写满了,这几年由于拉拉杂杂的事多了,看书少了,写(抄)的也少了。
这就是喜欢本本的缘故,人家练习画画的素描本也叫我买回来用了,那两本一本是我写的“生活短语”,曾经在深圳晚报的“今日金句”栏目发了不少。一本是我记录了我的读书感想,取名为“读书小札”。另一个本子是听讲座时的笔记,因为本子的封皮是凹凸不平的,为防止落灰不好清理,给它做了一个花布套套,顺便说一声,这两种本子的纸质都很好,写起来手感特好。
以下三款,是我的手工。
这是重新装订的,因为朋友送的工作笔记本比较薄,就两本拼一本装订在一起,在杂志上剪了图案装裱起来,贴了屏风的是《读者》杂志的索引,领你进门的意思,一把摇椅的是《读者》的摘抄,可以坐着摇椅慢慢看慢慢品。这两个本子是前两年弄的。
这一本是我写给女儿的一些文字,有记录也有谈话还有一些嘱咐和祝福,因为那个本子的封面不小心被污染了,就换了个封面,在其他的杂志上找了一个温馨的盆花图案贴上。
这也是两个比较薄的大本子合装成一本的,封面是从一个简易的月饼盒上剪下的图案。这就是我的第三本的小说的“内容提要”。
这一本是一个要好的同事送给我的《一起走过的日子》,我用来当做我女儿的第二本日记。上面说的那本是记录她小时候的,这一本是她读书以后的,记得断断续续的,到现在也没写满,主要原因是她长大了,好像已经不需要我来记了。
这一本“诗歌日记”,每一页都印有当代诗人的诗,是一本新诗集,留白很多,主要还是一本记事本,我用来记录平时在我脑际一闪而过的一些想法,取名为“只言片语集”。本子是八几年买的,2002年才拿出来用,现在快写满了。
这些就是我记这记那的一系列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