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摄影这回事,追根溯源,是从小就喜欢了的。小的时候,看父母年轻时的照片,然后又轮到自己拍一些入学时的证件照之类的。慢慢的就从喜欢“挠首弄姿”的站在镜头前变成了从镜头里看别人了。
感谢我父亲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就给我买了一部海鸥牌的机子,那时是黑白胶卷,是120规格,一卷最多只能照16张(通常是12张)。
后来自己买了135的单反机,出去旅游也拍些风光照片回来,但是总是不能满意,家里人也不欣赏,评语多是:没什么进步,或:照的不咋样。那时,就对拍照有些兴趣索然了。
到了前几年,少年时期的女儿成了我最好的模特,照着照着也有些感觉好的照片出来,同时得到办公室同事的赞赏,在那以后,为自己的家人为同事为朋友拍的照片都还说的过去,但是,风光的照片还是拍的不好。
直到有了数码照相机之后,我才真正感到拍摄的乐趣。数码相机让我感到拍摄乐趣的理由是,一,不用操心拍的好不好的问题,在电脑上把不理想的照片删了就行了,不需手软。二,数码相机最适宜做以记录为目的的拍摄。如果用胶片来拍,有很多镜头我们会放过,而用数码机来拍,就会有很多资料性的东西被拍下来并保存下来。
自从使用了数码相机之后,自从拿着数码相机很奢侈的大拍特拍之后,在有了前所未有的大量图片之后,我才真正明白我对摄影这回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回事呢?这得从我本身说起,也许我一直就不是个能用心钻研的人,所以,拿照相机的时间虽然很长了,却没能认真琢磨所以一直没有长进。再者,我是一个糊涂的人,对器材的功能永远搞不清楚,对拍摄的数据又永远也记不住,所以,没有进步也是必然的。再一个,我一直就没有那种一定要拍出什么来的想法和毅力,摄影这回事就跟玩没有什么区别。
还是得说数码机,看到自己通过数码机拍出来的那么多的有记录性质的照片,我才真正明白,原来在我的心底里是否能出作品并不重要,我想要的只是对某时某事的纪录。就像写日记一样,不过写日记用笔,这一种“日记”是用相机,就像王小慧的《我的视觉日记》。
想明白了摄影这回事对我是怎么回事之后,我就更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相机也就是我做某种记录的一个工具罢了。
人没有羁绊才会轻松,心灵也一样,没有束缚才能展翅。
去年年初开始,为同学的小外孙女拍照,到现在,小宝宝已经一岁了,这是我第一个进行跟踪拍摄的对象,一祯桢一幅幅照片记录了孩子的成长,看着宝宝从襁褓之中到下地行走,从嗷嗷待哺到满脸笑容,感觉这样的拍摄颇有意思。
去年夏天跟姐姐医院的老年团到德庆旅游,在途中为姐姐医院的原院长夫妇俩拍了一张背影,自己觉得满意,就把照片放大了一张镶了镜框送给了老院长,LUOJIA看了之后说:真是最美不过夕阳红。这次旅游还在龙母庙拍了一张走廊的照片,回来用电脑处理成黑白的,被一个朋友看了说喜欢,又放大了一张挂在他的店里了,我觉得这也权且算是发表作品了吧。
再就是去年年末在宝安认识了画家赵太极,在征得画家的同意之后,在画家作画的时候跟拍了一些照片。在我内心是希望看看画家作画时的状态,我也一直认为这些照片的唯一作用就是真实的记录。
前两年,常常到“市民文化大讲堂”现场听讲座,当然见到的都是真人,正好又买了数码机子,就又拍了不少名人的照片。当然我不是专业摄影师又不是摄影记者,也不敢离开自己的位子,只是坐在哪里就从哪里拍过去,所以角度不一定好,可,毕竟是留下了真实的影像,对其中的一些照片倒也还满意。
从拿相机拍第一张照片开始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只有现在才觉得拍的好玩拍的有意思。
也许这样说就说明自己很没有上进心。可是摄影对我来说就是这么一回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