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本来是想用视觉日记的,可还是觉得加上我的两个字比较好,这样就和王小慧的一本书的名字重了,那就算我借来一用吧。
王小慧的书《我的视觉日记》说的就是她用手中的相机记下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连她出了车祸躺在医院里的镜头都没有放过。照相机在她的手里比笔记本电脑还好用还更快更便捷的记下她所能看到和所想到的。
有点跑题了,我要说的是“我的”视觉日记。说到照相,我是从小就很喜欢的,最初当然是觉得这是个神奇的事,人的影像怎么就留在了相纸上!做小孩的时候,喜欢照相是喜欢到照相馆里去拍照片,后来有的人家有照相机了就拍一些生活照。再后来自己也有了一部机子,当然,那时候还是喜欢和同学朋友之间相互拍拍照片,算是留个影给某一个时期某一个时刻做个纪念。
拍着拍着,自然而然的就会拍一些风景什么的,可是,这照相机拿了那么多年,也没有拍出什么好照片来,每每出门旅游回来,照片冲洗出来一堆,喜欢(拍的好)的没有几张,造成很大的浪费。也时常会有人问:你这么喜欢拍照有没有参加什么比赛或者投投稿什么的,就像时常有人问我“你这么喜欢看书有没有写书啊”一样,让我惭愧不已,看来拍照和看书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消遣,是不可能出什么成绩或者作品的。
从这件事看来,我的确是一个懒散的人,不爱钻研(哪怕对自己喜欢的事),做不成什么事的人。
后来,后来,就有了数码相机,我那用了二十来年的老机子也是时候换换了,在买什么机子的问题上,我还是很“挣扎”了一下的。有人告诉我最好一步到位,别到时候又想换,而相机到手了再出售就贬值的利害。最后,向来想去,我还是买了一个比较便宜的数码傻瓜机。我买这个机子的理由是,反正我也拍不出什么作品来了,也就没必要背着个沉重的家伙到处跑,再说自己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力气也越来越小了。而我拍照的原因细细的分析起来,也就是在有需要的时候留个纪念性的照片,另外,在看到自己喜欢的景物和有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把它们拍下来,主要还是自娱自乐。
细究起来,这个想法是根深蒂固的很早就在我的内心形成了的,只是自己没有认真想过,过去用胶片拍的时候,会权衡会琢磨一下,也是怕浪费了胶片,弄的自己倒像是要拍出什么惊天之作似的,无端的让自己常常失望和沮丧。
使用上了数码相机之后,渐渐的得心应手之后,才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本来,自己拍照要的就是这种状态,想拍就拍,拍的不好的就删除,喜欢的有趣的可做纪念的可“立此存照”的可作资料的都可以留下,又不用洗照片,放在电脑里就好了,能看能改,真是方便,是数码技术成全了我啊,还想什么呢,这才叫自娱自乐呢。天下好摄影师那么多,业余的师也多了去了,咱就欣赏着别人的把玩着自己的,敝帚自珍好了。
数码相机真成了我手中的一个工具,时时带在身边随时拿出来拍照,拍下的都是眼见为实的东西,它就是我的视觉日记(说到这,与王小慧不谋而合了)。多好,有了数码技术!
好了,说到这,看看我这不成才的摄影爱好者信手拍下的一些照片吧,我把它们命题为----深圳镜象。
北京有个798,上海有个莫干山50号,深圳有个大芬村,这些都是艺术家聚集地,深圳的大芬村过去以画行画、临摹世界名画为主,现在也有很多画家的原创作品出售。如果你在深圳居住却还没有去过大芬村,不妨到那里走一走……

这一棵大榕树是长在深圳美术馆前面的,枝叶繁茂,形态美观。在深圳还是有一些大树的,希望这些大树能一直安然无恙的生长下去,庇荫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

这一条小路名为菩提路,起这个名字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些树叫做菩提树,我认识的树木不多,这种树看上去跟那种叫做“青桐”的树很像。我拍这条路,是因为这些树的叶子有些泛黄了,泛黄的叶子带来一点秋的意蕴……

这是我站在华联天桥上拍的深南路,深南路不修路不封路的时候,还是“看上去很美”的……

这是深圳新图书馆的穹顶,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叫“银树”,其实,看上去像一把大伞……

现在,到处都有这种“帐篷”,这种帐篷刚刚出现的时候,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很好看,现在,倒觉得它太多了,反没有新意了,这个是在华侨城(西部)生态广场拍的。

在深圳美术馆看完画展,准备上车时,在我车子旁边的树上就停着这只小昆虫,我小时候住的大院里有很多龙眼树,有那么一个季节就会有很多这样的昆虫出现,我们管它叫象鼻,小时候常抓来玩,现在不敢碰它了……

这是深圳的中心书城,很气派,很宽大,就是找书有点难……

那一年,“深圳人的一天”被凝固下来,晚报还做了详细的介绍,那天我说我拍了这一组照片,我姐姐说那有个医生是他们医院的医生。这一组雕像全是用真人做模子雕塑出来的,我觉得,这跟那些名人蜡像一样有意义。

汽车行驶途中,遇到一个“碰车”现场,不好停留观看,却正好碰上红灯,俺就从倒后镜里拍下了这一情景……

我有一组照片叫“穿鞋的脚”,即拍了各种各样的鞋子,也拍下了那脚的姿态,有些姿态是可以反映出一些你看不见的东西的,这一张可以算作“比较牛”的脚。

开车的人越来越多,路上跑的车越来越多,交通监管的力度也相应的越来越大,并且也越来越有科技含量。中国有句话叫什么来的?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看这个车牌,就是驾驶员的对策,看上去是不是很小家子气很龌龊?从
这个车牌隐约露出的一点边来看后两个数像是48,那这个车牌就是448了,就是
说“试试吧,看谁狠!”

小广告真的很恼人,现在你放眼看看,哪都有。在这里是为和谐和魅力增光还是咋的呢……

到我姐家吃晚饭,进厨房原本是要搭把手帮个忙的,却透过厨房的窗户与一轮红红的落日邂逅了,当然,要把它带回来……

也是停车等红灯的时候,看见路边的楼房有长长的标语在风中鼓荡,拍下来,原来是抗议呢,不知结果会怎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