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保羅·沃克的三個標籤

标签:
外國電影動作保羅沃克 |
分类: 番式影视 |
真正開始關注保羅·沃克(Paul Walker),是在他因車禍去世以後。美國時間2013年11月30日下午3點,大家都在談論一直演飆車演得很讚的那個帥哥最後因為飆車事故結束了生命。有些不可思議的諷刺,但更多的是心酸和遺憾。正當保羅事業成曲線飆增的時候,沒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結局,大概也包括保羅自己。難得的是此後的幾年,保羅的電影存貨相繼現世,偶爾有一種保羅根本不曾離開的感覺。回顧保羅的電影生涯,三個標籤足以見證他混跡的好萊塢世界,這也是一段在好萊塢的三流影片中尋找二流的感覺最後爬到一流明星的艱辛歷程。
No.1 陽光帥男
1973年出生在美國西部加州的保羅,可謂集天時地利人和為一身。媽媽是模特,陽光帥氣的保羅從小就被培養成明星,拍廣告是家常便飯。1986年保羅因為不可抵擋的明星范,跨入電影圈,拍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壁櫥裏的怪物》(Monster in the Closet)。這是一部講述怪物的驚悚懸疑片,保羅客串了教授角色。而此時的保羅才13歲,活脫脫的小鮮肉一枚。隨後1987年的《女魔終結者》(Programmed to Kill)是一部跟美國恐怖主義有關的科幻電影,保羅已在裡面飾演男主角,主要還是負責帥。隨著兩部出道之作的反響平平,保羅也在電影圈消失了一段時間,投身到了TV 劇。
再次見到保羅是1994年的《百變侏羅紀》(Tammy and the T-Rex),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又是一部科幻片,美女丹妮絲·理查茲與帥男保羅聯手出演男女主角,拼的是顏值。至此以後,保羅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個高峰期,在很多電影裏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1998年《寶里寶氣大追擊》(Meet the Deedles)是關於兩個男生的青春喜劇故事,1998年的《歡樂谷》(Pleasantville),雖然是群戲,但導演是奧斯卡多次提名的蓋瑞·羅斯,這也是保羅出道以來入圍的第一部佳作。
1999年至2000年,保羅陸續出現在電影《校園藍調》(Varsity Blues)、《窈窕美眉》(She's All That)、《鐵獄魔難》(Brokedown Palace)、《頭骨俱樂部》(The Skulls)。這個時期的他將自己最擅長的外表戲演得滿滿的,光是一個抬頭,一次散發海灘氣息的陽光微笑,足以吸引眼球。這是所謂的積累。
No.2 飆車酷男
慧眼識英的導演們發現保羅不僅有顏值,演技上也是個可造之才。於是沈澱多年後的保羅終於迎來了電影圈足跡的第一次重大轉折,便是2001年的《速度與激情》(The Fast and the Furious),一部將帥與酷疊加的急速刺激腎上腺素的動作片。保羅成功扮演了一位臥底警探,華麗的外表與玩酷飆車的碰撞讓大家看到一個多技能的帥哥,曾經那個只負責的美貌誘惑的保羅已升級為飆車專業戶的酷男。
之後至2010年,保羅穿梭於《速度與激情》的系列續集與其他動作片之間。因為保羅還有一個技能,即是武術。一個身高一米八八的苗條漢子,簡直是逆天了,飆車、耍槍火與搏鬥無所不能。2003年《速度與激情2》《2 Fast 2 Furious》、2009年《速度與激情4》(Fast & Furious),保羅參與了兩部速激續集,期間經歷了另一位主演範·迪塞爾在速激2的缺席,範·迪塞爾、保羅雙雙缺席速激3、速激4中導演更換為華裔獨立導演林詣彬,隨著範·迪塞爾和保羅的共同回歸,速激票房全球步步高攀,勢不可擋。這也成就了保羅電影足跡史上的巔峰,一部無法逾越的系列,同時也是一部停不下來的系列。
隨著速激全球竄紅,保羅名聲大漲,接片也愈來愈多。除了速激系列,保羅也入了不少跟犯罪題材有關的動作影片。2001年《致命玩笑》(Joy Ride)、2005年《碧海追蹤》(Into the Blue)、2006年《奪命鎗火》(Running Scared)、2007年《置之死地而後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Bobby Z)、2008年《撕裂記憶體》(The Lazarus Project)、2010年《銀行匪幫》(Takers),導演們居然也想方設法給保羅安插了不少飆車的片段,耍耍花槍,可見保羅飆車的銀幕形象已深入人心。
當然除了這些打打鬧鬧的電影,保羅也在人生風生水起之時做了各種不同的嘗試。科幻片如2003年《重返中世紀》(Timeline)、愛情片如2004《聖誕夜奇蹟》(Noel )、冒險片如2006年《南極大冒險》(Eight Below)、戰爭片如2006年《父輩的旗幟》(Flags of Our Fathers)、劇情類如2007年《美國故事》(Stories USA)。其中保羅在與性感的維拉·法米加飾演的《奪命鎗火》及奧斯卡最佳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指導的群戲《父輩的旗幟》兩部影片裏以出色的演技收穫了不俗的口碑。
No.3 微笑暖男
術業有專攻,保羅一路摸爬滾打上來,除了天份還有勤奮。當攀到了人生其中的一個巔峰時,便知道曾經有苦有淚的日子漸見光明。保羅通過二十多年的積累,終於練成了飆車裏最帥的,帥哥裏最會打的明日之星。非專業武打出身的保羅打起架來有模有樣,拍速激成性的保羅私下裏也堅持著賽車的愛好。而2010年以後的保羅則進入了自己的全盛時代,再回首,往日的足迹已被甩出好几条街,保罗不知不觉成功躋身好萊塢一流明星。
2011年至2014年短短四年之間,保羅新片不斷,完全不想停下來的節奏。除了少不了的速激系列,2011《速度與激情5》(Fast Five)、2013年《速度與激情6》(Furious 6),票房掙到環球影業公司手軟,笑到在夢中數錢。儘管如此,保羅仍在樂此不疲地嘗試其他領域,如比做製片人。保羅共參與了三部影片,2010年《庇護所》(Shelter)、2013年《19車》(Vehicle 19)、2013《當鋪大亂鬥》(Pawn Shop Chronicles),其中僅《庇護所》保羅未參與演出。看來在大片光環的背後,保羅依舊沒有放棄以前伴他成長的小成本片。保羅還嘗試了2012年的紀錄片《空中賽車》(Air Racers 3D),只要是跟車有關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隨著年齡及生活的歷練,從前那個陽光的帥男孩如今也成為了每個女人期待的守護暖男,保羅千變萬變,永遠不變的是他那標準式的燦爛微笑。2013年《生死倒數》(Hours),保羅飾演了一位痛失愛人,奮力保護愛女的父親。在這部動作戲中,保羅父愛爆棚,展現了其內心的另一面柔性。保羅生前最後一部完整出演的電影是2014年的《暴力街區》(Brick Mansions),在影片中保羅•沃克除了學習跑酷,還展示了精湛的車技,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大家都知道,有保羅的地方沒有飆車是不完整的。保羅化身美式暖男,內心很Sweet,笑起來很Sunshine,而電影最後一幕定格了保羅的迷人笑容以致敬,讓人看了感覺內心酸楚。
保羅生前最後一部參演的《速度與激情7》(Furious 7)在經歷了保羅的離開後,曲折彎轉,最後請出了保羅的兩個弟弟接下了哥哥未完成的戲份。這部曾經陷入低迷死而復生的電影將會是我們最後一次在電影院裏與保羅相約,感覺那麼遠卻又這麼近。2015,讓我們約定保羅·沃克,緬懷、追憶那個曾經的飆車小王子,讓這個微笑暖男的形象永駐我們心間!“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 (文/番茄女王)
本文首發於微信訂閱號:電影紅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