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游戏》:天才的战争论

标签:
娱乐 |
分类: 番式影视 |

文/番茄女王
看惯了诸如《阿凡达》、《星际迷航》、《普鲁米修斯》这类好莱坞式成人英雄领军对抗外星族拯救地球的科幻片,《安德的游戏》转身把焦点放在了青少年的身上,付诸少年希望与信任,让他们挑起拯救人类的重任,给许久视觉疲劳的观众带来了不少新鲜感。未满15周岁的安德对指挥官说:重要的不是赢的结果,而是赢的方式。提出战争的目的不是毁灭,而是创造和平。影片中的少年如此成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青少年观众来说,是拓展眼界的机会,对成年人来说,是审视自我的考验。

《安德的游戏》改编自1985年的同名经典科幻小说。在近两个小时的电影中,紧张连贯的气氛,饱满的人物角色和细水长流的剧情转变体现出原著的深厚底蕴,而对于《安德的游戏》本身来说,两个小时不足以将原著的精彩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讲述的是天才少年安德如何经过组织的考验与培养,被收编国际舰队并成为作战指挥官的过程。安德的最终任务是带领同样是具天才潜质的少年共同作战,消灭地球曾经的敌人“虫族”。安德与这一群小伙伴们在集中营里接受了军事化的管理,经受了团队合作的磨炼,安德则是这一群孩子的代表人物。随着培养任务的明晰,安德在智慧与成长压力的撞击下,经历了内心的无数次挣扎与纠结。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纯净的心,才换来了一次宝贵的异族意念交流。

用安德的话来说,“恐惧,是因为害怕”。人类害怕被侵犯,于是想要先发制人。而战争只是取得沟通的一种方式,并不是绝对的。作为军队作战,也需要打一场有准备的战。在成人的世界里,总倔强的认为只要赢了就好,而并不在乎如何赢的。太空中的练习室不断上演学员们的作战演习,团队合作及领袖风范,做足了上战场的准备。而忽略了为什么而战的初衷。天才少年怀揣着稚嫩的心智,却逐渐看清楚了事情的本质。他一次次地向成人世界反抗,行程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合理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对亲情的恐惧与珍惜,保留了人最原始的良知。

安德所承受的痛苦与考验已经超出了他的年龄所能承担的范围,家庭里来自哥哥的压力和姐姐的关怀是他成长道路的暖宝宝,成人世界的熏陶是他人生经历的重大转折。影片结尾峰回路转,设计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冷静式的结束。原本期待的浩瀚宇宙中,开启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被扼杀在了安德和小伙伴们的最后一次模拟战中,IMAX所带来的视觉震撼也随之结束在了几次模拟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