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广东10余储户4亿多存款不翼而飞
广东顺德农商银行的储户蔡女士表示,由于她存款资金量比较大。2013年,当地一家银行行长黎某就建议她授权银行把存款用作验资款,一般只需要1个月,就可获得较高利息。于是蔡女士一有闲钱就存进这家银行。但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她突然发现存款没有到账。
根据银行行长黎某提供的材料显示,存款都是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用作验货款,上面盖有银行业务章,经办人黎某签名,还有证明,承诺引起的一切经济责任由顺德农商银行承担。
据了解,共有数10人以验资款的名义将钱存入银行,总金额超过4亿元。目前,储户们已向公安部门报案,银行行长黎某已被警方控制,公安、银监部门已介入调查。
浙江储户近亿元存款“神秘消失”
今年年初,杭州市西湖区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经济类案件,不法分子勾结银行内部人员,以签订“六不协议”为幌子,伪造各种文件,将42名储户名下的近亿元人民币挪走。
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就在近日,杭州市检察院对社会高度关注的“杭州储户存款消失案”犯罪嫌疑人邱某某等人,以诈骗罪提起公诉。
为偿还债务他们设局
骗取了储户巨额存款
检方查明,被告人邱某某是浙江帅邦化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他和朱某某等人均背负巨额债务。
从2013年底至2014年初,邱某某先后通过虞某某、朱某某、祝小某及何某(另案处理)的介绍,联系到时任杭州联合银行古荡支行文二分理处负责人祝某某。
他们商定:由邱某某负责联系资金提供人(受害人),承诺除支付银行正常利息外,另外支付10%-15%的年息,以此诱骗受害人在杭州联合银行古荡支行文二分理处存款。
随后,由祝某某骗取密码,将受害人账户内的存款转入邱某某及其指定人员的银行账户。祝某某获取每笔资金3%的好处费,朱某某、祝小某、虞某某及何某各获取每笔资金1%的好处费。
为避免受害人短期内发现存款被转出,邱某某、夏某某、王某等人还要求他们签订账户不开通短信提醒业务、不开通网银权限、一年内存款不挪作他用、不查询、不对在银行工作的亲人朋友提及等“六不”承诺书。
42名储户近亿元存款“蒸发”
检方:应以诈骗罪追究刑责
接下去一段时间里,被告人陈某某、夏某某、王某三人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受害人,以高息诱骗他们在杭州联合银行或能与之通存通兑的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存钱。
他们将受害人诱骗至杭州联合银行古荡支行文二分理处,利用打印对账单的机会,由祝某某骗取受害人二次输入密码,并将存款转至邱某某、祝小某、朱某某等人的账户,由邱某某、朱某某、陈某某、王某等人用于归还债务、支付成本和费用。陈某某、夏某某、王某同时获取每笔资金10%-15%的好处费。
2014年1月2日至2014年1月27日期间,邱某某等人,先后诱骗42名资受害人将共计9505万元的资金存入指定的银行。过程中,由于部分受害人发现账户内存款被转走,邱某某等人在案发前退还了约2757万余元。至案发前,共计5797.1万余元未能归还。
2014年2月19日,被告人朱某某、徐某某(另案处理)、毛某某,陈某某、王某等人,将3个受害人的共700万元资金转走。
杭州市检察院认为,被告人邱某某、祝某某、朱某某、祝小某、陈某某、夏某某、王某、虞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数额特别巨大财物,其行为均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黄山一农业银行储户70余万存款蒸发
近日,中国农业银行黄山市前园路分理处发生一起存款“蒸发”事件,一位储户被告知,70多万元的存款一分钱也取不出来。目前,黄山警方已介入调查,据介绍,涉案金额可能高达上千万。
银行存款取不出
黄山市民吴女士去年在中国农业银行黄山市前园路分理处两次存入74万元。据介绍,她所存的是“无折存款”,由业务员汪某经手办理,没有存折,不过拿到一张公章齐全的存款回执单。然而今年,她拿着回执单去取钱时,却被告知这笔钱已经“蒸发”了,一分钱也取不到,业务员汪某也不见了。
“回执单显示,两笔钱以无折存款的方式打进了我的账户。汪某告诉我,把回执单保存好,3个月之后来拿钱就可以了。但是我3个月后来取钱时,她让我一等再等。今年6月初,我再次到柜台取现,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张存款回执单就是‘废纸’。”
据了解,吴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几名储户一起来到该分理处咨询情况时,负责人不否认储户将钱存进了银行,但表示现在没法取钱出来。
当地警方已介入
存款为何无故蒸发?记者采访中获悉,所谓的“无折存款”其实是有存折的,只不过存折不在储户手中。一位储户告诉记者,事发后她来银行查询交易记录,发现存款在存入不久后就被陆续取走。
记者昨天联系到中国农业银行黄山市前园路分理处负责处理此事的姚女士。姚女士称,银行现在成立了工作组,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目前只能等待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最终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针对储户的说法,姚女士没有否认。
储户们已经报案,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记者昨天联系黄山市公安局屯溪分局获悉,现在陆续还有人报案,涉案金额可能高达上千万。目前,此案正在调查中。
石家庄一储户600万元存款“消失” 银行:操作合理合法
石市市民郭明(化名)称,2015年3月初他去工商银行支取到期的200万元定期存款,却发现这笔钱不见了,卡上还有400万元定期存款也不复存在。对于存款消失,银行方面与郭家各执一词,但双方都未报警。目前,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已介入调查。
市民称600万元存款突然“蒸发”
2014年3月初,郭明在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建南支行(以下简称建南支行)开户并存入200万元,定期一年,开户名为爱人刘云(化名),随后郭家又陆续向该账户里存入400万元,定期均为一年。郭明称,选择该行,是经人介绍认识了建南支行业务经理F经理,F向他们称,存款后业绩算F的,但可以给一些礼品及3.5%的利息回报。
2015年3月份,郭明急需用钱,正好存入工行的第一笔200万元到期,他便想取出来。去三四个网点查询发现,600万不复存在,卡上仅有2000多元。
交易流水显示,第一笔200万元在2014年3月16日存入后两天便通过网银操作分为两次,每次一百万元转出,转入的账户为薛某,银行卡为工行本地卡。
到底是谁动了这笔巨款?
工作人员称,要想实现网银操作必须有U盾和银行密码,否则钱无法转出。郭家坚称,钱不是他们转出的,更不认识薛某。
600万元到底怎么遗失的?郭明将矛头对准了银行,指出银行有“内鬼”,有一些录音证据。郭明称,事发后F经理曾给他们打过几次电话沟通,说会给他们凑凑这笔钱,并称钱转给了第三方盖楼的。郭明夫妇称,之前从来不知道该经理所说的情况,事发后才第一次知道。
2015年4月16日,建南支行行长谢行长称,经过了解,银行的操作都是规范的,相关凭证都是合理合法的,银行对于储户的资金保护绝对是安全的,钱是通过网银转走的,U盾、密码又只在储户手里,银行没有责任。谢行长也否认内鬼说法,称经调查银行的员工没有任何违规的行为。
事发已一个多月为何迟迟不报警?
采访中,记者发现此事颇多蹊跷,如双方一直未报警处理。郭明称,他们认为报警不利于事情的解决,一直认为(此事)银行可能是一个过错,希望通过银行来纠正,感觉比报警更简单些。
银行方面则称,此事应由储户选择报警,该行也建议储户报警并全力配合警方调查,储户一直不报警。2015年4月23日,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分行的负责人称,录音到底是真是假应交给警方调查。此外,银行查询到刘云已开通了短信提醒,可刘云则称没有收到一条转账短信提醒。目前,此事已引起中国工商银行河北分行重视,正在展开调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