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故乡〗


标签:
云层风车云马舷窗淡墨云之中国杂谈 |
【云之故乡】摄影/文:北极九段
http://www.56foto.com/upfile/234/1438542340.jpg
只有在高空,才如此地与云亲近。尽管人在密闭的金属框架里,那种华滋的气息,如一纸之隔。这和我站在厚重的土地上,仰观头顶的流云绝然不是同样的感触——俯视机翼下如花蕾似蘑菇的云层,品相的差异,层次的明朗,这个辽阔的天际,就是云之故乡,云的家园。http://www.dongbeifeng.com/bbs/attachment/Mon_0906/13_3842_3321d9929586232.jpg
有目的的人和无目的的云相聚空中,这是一种很有趣味的对比。
http://www.dongbeifeng.com/bbs/attachment/Mon_0906/13_32275_cdc654336e426e6.jpg
不过,在我所目睹过的一些笔墨丹青,还真找不到几位把云表现得从容婀娜、惟妙惟肖。把握不了云状的笔法,凝固了云的闲逸,生硬地堆在纸上了。散淡如云,画手的心境,理应比技法更加需要修行,向有目的的相反方向生长。那种稍纵即逝、瞬息万变的悬浮形态,背上是无垠的青天。它的难以描摹,让我们怀疑笔墨的功底,致死意识不到遗失了更重要的方面。习惯了天际的清新和透亮,晴空万里无云,这是人的双眼对世界的爱意。于是对云的衍生形态——山中的林岚,河面的薄雾,篱角的暮霭,都因蒙翳缥缈不得文采。中国的古文人素来持登高畅神的雅兴,观日出日落,不能如愿者,无不嗔怪这如丝如缕的遮蔽,阻止了辉煌的迸发。从另一种思路延伸,四处行走的云,使这个宇宙变得含蓄和蕴藉,敛约了锋芒和张扬。的确,我们迎着灼热的太阳飞翔时,倘若万里无云,阳光的金线如针一般扎眼,泪水溢出了眼眶。在浮云蔽日的片刻里,光焰收束色调平和,四周安然,云色滋蔓舒展,千般宛转,正是我们需要的美感。阳光在云的边缘镶上了堂皇的金边,我们赞美上苍的杰作,居然一副富贵品相。殊不知,艳丽的火烧云也罢,昏暗的残云也罢,都是粉饰与渲染。云的本色就是无色。无色,这正是我们笔墨中最棘手的地方。
http://www.dongbeifeng.com/bbs/attachment/Mon_0906/0_43655_6abd03f2576338f.jpg
在厚厚的云层中穿行,轰鸣中夹着热浪,犀利如刀,裁剪着千里阵云,如闪动寒光的犁刃划开肥沃的田野。机翼在强烈地摇摆,交接处发出“咔嚓”之声——不够稳定的气流,增添了行程的险象,让人惊叹薄如蝉翼的浮云为何重若千钧。这时,坐在舷窗边的行者,会比他人更紧张和疑虑。身不由己地固守着一种姿势,端坐中心绪起伏——在潮湿中行进,在密封里体验心弦的弹奏。生存的经验里,我们歆羡秋日里矫翼的雁阵,居然能够借助行云中气流的动力,决定飞行队伍的排列。当人们惊异秋空中出现人字或一字的造型,如此地诗意和奇特,有谁会联想到这些南飞苦行者的智慧,和勇气,这是真正用身体感受云霓之变的精灵,构成我们目击秋日生动的风景。http://www.dongbeifeng.com/bbs/attachment/Mon_0906/0_24061_20fc29d95f43014.jpg
http://www.dongbeifeng.com/bbs/attachment/Mon_0906/13_12763_e65cff47445a0c6.jpg更多的时候,我们离流云遥远,理不清天幕上的细微之变。只有暴雨来临,我们会听到隆隆的雨声,无数被运输的乌云,急剧地集结和堆放,云山起伏吞吐万态,意味着巨变就在眼前。只有空间的浩大,才经得起这样的展示,让人想起任何形态具有的背景——巨鲸之于浩渺的海域,这个庞大的家族任意潜游的乐园;飞鸟之于深邃的崖壑山林,归鸟入林向来是笔意闲谈的象征;而当我们接近这些云朵时,整个天际为之开阔和延伸,天衢上毋须避就、争让,毋须航标、引导,自适是行程最好的注解。
云,唇齿轻擦中,音韵这般清灵,如良玉华滋浏亮。不知何始,不知所终的运动,它的去留无意,是这个无边际舞台上最自如的舞者。
“风车云马知何极”,前人的诗句里,不正深藏着对悠然适意的爱恋与向往吗?!
庆祝<阿里郎>建圈一周年(2008年7月4日--2009年7月4日)
http://file.btbbt.com/image/face/dx03.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