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china.alibaba.com/blog/upload/2007/08/30/baed9bda8c94a9590d1856ccf39123b9.jpg
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北极九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坐在电脑前,耳边又响起了南唐末代帝王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的词曲,感染人的不仅仅是这些素净雅致却又情感深邃思绪缠绵的句子,更是那凄楚激越的音调和曲折低回的旋律。倾听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会无端漾起,仿佛从千年前的南唐,渐渐晕染到你的心底。
我不明白,李煜的一生,是幸运的还是不幸?如果说他是幸运的,他却遭受了一个帝王的奇耻大辱,如果说他是不幸的,那又怎么会赢得“一代词宗”这个盛誉呢?要是他不是出身在帝王家,不是一个帝王,也许他会是个寄情山水的闲散少年,却不一定会成为绝代词人。要是他是个不懂辞赋的帝王,也许他会专于政事,不会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国土拱手相让。也许正是他的不幸造就了他的幸运,这就是所谓的“祸福相依”吧。
一阕词的背后总会隐藏着一个背景一段生活。在浓缩着人物命运的文辞里,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
“春花秋月”,仅四字就可以给我们多少美好的暇思漫想,多少美好的期待憧憬。作者却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会在不经意间引发他物似人非事事休,往事更与何人说的感触。
作为帝王的李煜,他的一生是暗淡的。在南唐国力日渐衰颓、江河日下的形势下,不情愿地被推上了帝座。虽然他也曾努力过,但却回天无力。南唐的灭亡,不能完全归罪于他的无能,因为本来他接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撇开成败不说,我倒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仁君,他宽厚、体恤百姓。在他在位的日子里,南唐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以至在他客死他乡后,江南百姓还都哀悼他怀念他。
作为词人的李煜,他的一生应该是辉煌的。那些文字,不管是清丽温婉还是俊朗豪放,不管是活泼轻俏还是沉郁凝重,都会传递出一种说不出的妙处,这恐怕是缘于他奔放热烈、真挚幽远的情感吧。字字雕琢却又着墨无痕,不得不让人折服于他遣词造句的功力。尤其是在他被囚宋国的时候,行动失去了自由,心却恣意地放任。也许正因为他恣意地哀伤,恣意地悲叹,恣意地怀念,才让他的文字有了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
“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转到千年以后的今天的,恐怕不仅仅是李煜因为无奈无望而产生的如春水般奔流不歇,无穷无尽又无法排遣的愁思,更是那流传了千年的文字还原出他内心的本真与纯粹,默默地源源不断地流入读者心里的那份感动,如流水般悄无声息地浸润着你,浸润着我,浸润着每一位品读他作品的读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