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3608.com/UpFiles/BArticleEdit/2007/7/6/07F41638C1AE553AED20B419E195065A_800.jpg
海螺沟:梦境如画!(作者:北极)
四川第一高山--贡嘎山东坡山脚,大渡河咆哮奔流。在不足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一条高差6500米的大峡谷,这就是鼎鼎有名的海螺沟。对于这处以低海拔冰川著名的景点,我心仪已久,盘算了好久。终于在这次出团中,踏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 一大早我们的旅游车从成都南边出城,沿着成雅高速公路向西急驰,车窗外飞掠过的是成都平原上广袤的田野,挺拔的绿树,其间间或一两幢冒着炊烟的小楼房,看来平原上农民的生活越来越滋润。渐渐的,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冒起了一两座小山丘,后来小山丘越来越多,连成一片,山势也越来越高。我开始明白我们已经驶出成都平原,快到“雨城”--雅安了,而我们也快要开始最艰险的二郎山路段的旅行。
http://www.eu169.com/images/agency/img/ljy858/1181203174746.jpg
伴随着车上欢快的藏族祝酒歌,我们的汽车驶下高速路,拐上了川藏公路。这里的山脉就是我们熟知的二郎山。开始,它象一条巨龙,横亘在地平线上,远远的,我们只看见连绵不绝的山体。慢慢的,我们驶进了它的身体,山脉越来越高。坐在靠窗的座位上,贴着玻璃向外望,山体一座接着一座,或瘦削,或敦实,上面长满了绿色的树木,近处是葱绿,山腰是苍绿,远处是墨绿。山腰上还缠绕着一缕缕蒸发出来的白气,袅袅的向上升腾,仿佛是山中仙子高举着洁白的哈达,准备献给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景色虽美,可是道路却实在让人捏了一把汗。“二呀吗二郎山,高呀吗高万丈。”这句歌词生动的描绘了二郎山的高,也说明了这段蜀道的难。今天,汽车驶进二郎山的时候,我算是深刻的体会到了。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向上行驶,公路越来越窄,坡度越来越大,弯道越来越急,油门也越来越响,车窗旁的山峰开始变得一座比一座陡峭。盘山公路依山而建,公路的另一面自然就是陡峭的悬崖,坐在车上回望刚刚走过的公路,山下公路上的汽车正如蚂蚁一样沿着我们走过的道路缓缓前行,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蜗行。真不敢相信自己也是从那么低的山下上的。
当汽车快钻入4160米长的二郎山隧道时,我看到了路边的一块路牌,顺着提示看过去,我看到了一条夹杂着石块、泥土,凹凸不平的公路,据说这就是老川藏公路。曾几何时,数万筑路大军浴血奋战换来的入藏第一路是多么的兴旺。现在,二郎山隧道的开通,让这一条弯弯曲曲的,从山顶绕过的公路被废弃了。它静静的,落寞的靠在二郎山隧道旁边,蜿蜒向上。只有住在山上的藏民赶着牛羊从它的身上走过。不知为什么,看着条无数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公路,我感觉象是面对着一位慈祥的老人,它完成了自己的辉煌,现在静静的站在一旁微笑着看自己的儿孙继续自己的事业。这条路可以渐渐废弃,可是它的历史不能遗忘。要知道“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钻过宽敞明亮的二郎山隧道,我们的汽车节约了三四个小时的路程,继续向西,向西。这时,公路更加狭窄,颠簸;山峰更加陡峭;悬崖下也出现了奔腾不息的大渡河。司机全神贯注的开车,我们则在摇摇晃晃中睡着了,管它多险的路,全交给司机了,各人睡去吧...当我们一觉醒来的时候,汽车已经过了泸定县城,接近我们的目的地海螺沟了。 天色暗下来,可是人却变得兴奋,脸贴着车窗东瞅西瞧。可惜晚上七八点的光线太暗,黑漆漆一片,只是看到一盏盏汽车灯闪烁在我们汽车的顶上、脚下,仿佛星星点灯。这才知道,原来我们走过的路是这样艰险。不知过了多久,看见公路旁有了民房,有了电灯,于是幸福的相互转告着“海螺沟快到了”。
http://www.yousichuan.com/images/upload/1150967664_faa58.jpg 果然,几个急转弯之后,我们看到了磨西镇的灯火,几分钟后,我们背着背包就站在了磨西镇的土地上。我不停的问自己,“梦寐以求的海螺沟,我就这样到了吗?” 一切安排妥当,我才发现气温很低,于是换上毛衣,邀朋唤友,漫步磨西街头。这是一个不大的镇子,街道两横一竖。却到处是宾馆,街边的店铺以餐馆居多,沿街街沿上是烧烤的摊子,小贩们殷勤的招呼着游人。看得出这是一个以旅游为支柱的小镇。我们正在街上闲逛,一阵欢快的藏族音乐声把我们吸引了过去。原来,在一户藏族人家的空坝子里,人们正燃起篝火,烤起全羊,围成一圈跳锅庄呢。爱热闹的我们马上加入其中,踏着现学的舞步,我们也和其他的跳舞的游人一样尽情的欢笑,尽情的舞蹈。在这个时候,我们真有了一种“人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可是并不孤独,而是一种对陌生地域获得新知的某种满足。
分吃羊肉,畅饮青稞,夜深了,我们也尽兴而归。回到宾馆,想起明天还要爬山,于是赶快洗漱,上床休息......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雄赳赳,气昂昂的向海螺沟景区进发。海螺沟景区的大门是一座三门的中式牌坊。中间的匾牌上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中国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尽管现在才早上七点,可是海螺沟景区的大门前已经车水马龙,喧嚣如一个集市了。赶紧买票,每人花出八十大洋过后,把门票拿在手上一看,正面是海螺沟久负盛名的大冰川瀑布照片,白雪皑皑,浩浩荡荡;背面是明信片,旅游者只需在门票上填好自己的地址,在磨西镇邮政所寄回家即可拥有一份有意义的纪念品。这个点子真不错。 而我们却带着一丝自豪踏上了征程。沿着景区的公路向前,右转一个大弯,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正处在一座高山的半腰上。山脚下,一条小河(燕子沟)咆哮着从山那边转过来,冲击着河里的大石,发出轰轰的巨响。放眼望去,我们脚下的公路正是弯弯曲曲的向山下延伸,越过小河,又依河弯弯曲曲的绕到对面的山那边。向上看,一阵阵乳色水蒸气正从山林间升起,眼见着,飘飘荡荡的向上升腾,聚集,白云就这样形成了,越来越多,象一张白色的大幕,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狠心的拉上,把海螺沟的妩媚裹得严严实实,不让我们这些崇拜者一睹风采。于是,只好安慰自己,努力攀登吧,爬上顶峰,去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从出发前查阅的资料中,我们已经知道,海螺沟的公路从大门直至终点三号营地一共是三十七公里,海拔从一千六七百米提高到三千一两百米,这样的高度比拉萨略低300米。我们今天的目标就是每人负重从山门到达三号营地。想一想这样疯狂的计划,连自己都觉得伟大。我们今天的目标就是每人负重从山门到达三号营地。想一想这样疯狂的计划,连自己都觉得伟大。
http://www.366sc.com/v3/admin/pic_jingqu/file/35261376573503586.jpg
我们全团成一条线,前前后后的顺着公路走,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公路的一边是苍茫的高山,上面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树木之间缠绕着藤蔓植物,结成了一堵不透风的墙,这真正是原始森林啊,让人无限遐想,密林深处是什么?另一边是深深的冰川河,它从海螺沟的顶上奔腾而下,耀着白光,散着寒气,冲刷岩石,溅起大朵的浪花,发出震耳的轰鸣,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让人一看油然而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山与山之间的草甸是难得一见的平坦地带,长宽不过数米,上面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在红叶树木的遮掩下,让人心驰神往,幻想着在松软的草甸上搭起帐篷,燃起篝火,大家席地而坐......该是何等的浪漫啊!!!
就在边走边看的时候,天色变灰暗了,紧接着,雨点开始淅淅沥沥的落下来了。赶快换上雨衣,给背包缠上塑料布。虽然雨下了起来,可是心情还是很好,我边走边看,边走边唱,好象一辈子都没有一口气唱这么多歌。很明显,我们乐观的情绪感动了其他人,当有汽车经过我们身旁的时候,大多数人隔的老远就会摇下车窗,向我们竖起大拇指,而我们则回应以“v”形手势。
http://www.sccxly.com/Files/BeyondPic/63102303058568811.jpg
毕竟,山道是漫长的。渐渐就有人开始吃不消了,先是喊累,接着抱怨山太高,然后赌咒发誓再也不到有山的地方旅游,再后来,沉默不语,只知道低着头,弓着背,驮着重重的行囊向前挪动脚步。当我们抄捷径的时候,一个旅伴跟在我的身后,她只顾埋头紧跟,疏忽了我们小心翼翼移开的荆棘条,一手就把树条握在手中,马上又呲牙裂嘴的松开。还没来得及喊痛,“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其实被刺的原因不是主要的,你想,默默爬山,又累的不想说话,一种劳累,无奈又无处倾吐的感情郁积在心口,怎么不会乘这个时候爆发呢?爆发的那位虽然流出了眼泪,可是山还是得爬的。只好一边默默的抹着泪水,一边哽咽着继续向前。
山中的雨时大时小,当我们完成十四公里的跋涉,抵达一号营地的时候,雨已经停了。在这里,按照计划,我们将进行休整,泡泡温泉,歇歇脚,另外还要充饥。按照头天在山下说好的价钱,我们换上泳衣,购票来到温泉边。这里的温泉被引流在一个个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小池里,仿佛洒落在山间的碧玉,微波荡漾,清澈见底,缕缕白烟从水中升起,走得近了,钻入鼻子的是淡淡的硫磺味。换上泳装的我们受不得山中十三四度的寒气,连忙走入池子。身子刚浸入温泉,一股暖意就在身上蔓延开来。走得发胀的脚舒展了,弓得发酸的背伸直了,全身的肌肉都完全放松了。整个人慵懒的躺在水中,一动也不想动,想让这暖暖的温泉洗去我一路的艰辛,一路的风尘。过了许久,钻出水来,哆嗦着泡好方便面,三下五除二吞下肚子,一抹嘴巴,又钻入了温泉池子。我们在池子里活动着四肢,翻转着身子,让温泉水暖透我们的每一寸肌肤,浸透每一个毛孔。唉!如果不是还有二十三公里的路要赶,真想就这样泡在温泉里,就这样被温泉征服。
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我们背起行囊,继续前进。从一号营地到二号营地的公路已经变成了凹凸的土路,坡度也变陡了,虽然这段路程只有七公里,可是海拔却要到达两千七百米。现在的雨是下的越来越大了,落在雨衣上吡叭作响,顺着帽檐向下滴着,形成一条条水线。也许温泉真是让我们放松的过来头,也许泡了温泉真不适合做剧烈运动,走了刚一千米左右,我便开始感到背上的包越来越沉,脚步越来越重,雨衣的效果也太好了--外面的水气进不来,身上的汗气也散不出去。就这样越来越闷热,虽然气温不高,可我还是已经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而这时,刚才哭鼻子的那位却甩开大步,意气风发的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让我大跌眼镜(虽然本人只戴墨镜)。这个时候,我不停的叨念刘白羽在《雨中登泰山》中写到的那句话:“雨中登山,是乐趣,也是苦趣”。不得不佩服他老人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绝妙提炼,“苦趣”--太经典了!!!
http://www.3608.com/UpFiles/BArticleEdit/2006/12/22/20061221201506108.jpg
山越爬越高,汗越出越多,人也越来越累,可是心情却越来越轻松。苦趣,是啊,苦中取乐,本来就是一个人应有的风格,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够更加豁达大度的面对自己遭受的难料的压力。也许,这也是爬山的一点体会吧?
时间慢慢流逝,天色慢慢暗淡下来,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管他再累、再苦,至少也得走到二号营地。不然,到处湿漉漉的一片.不知埋着头沿着山路拐了多少个弯,猛一抬头,前面的树林透着灯光,晚上入住的二号营地!!我们就象沙漠中饥渴的游人遇见绿洲一样,忍不住欢呼起来,陡然增加了无穷力量,争先恐后的向灯火处的营地奔去。
大山里的夜是那样的静谧,早上也没有城市里那种特别的喧嚣。这晚我睡得太沉,直到被一阵激动的叫声惊醒,那是早起的游客惊喜的呼唤:“太美了,雪山!!!”昨天晚上还是风声、雨声交织一起,今天早上就放晴了吗?我怀着疑问,也赶快穿戴完毕,急急的拉开房门。一股冰凉的、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直直的钻入肺叶,立即心旷神怡。抬头看看天空,瓦蓝瓦蓝,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就在树林的顶上,一座挺拔的高山兀立在我的眼前,我也不禁失声叫了起来:“啊,冰川雪山。”真的,我第一次亲眼目睹的这么庞大的冰川群,我向往许久的冰川雪山真实的出现在我的眼前。它是那么伟岸,那么肃穆,终年积雪覆盖着它的身躯,银装素裹,初升的朝阳的光芒投射在它的身上,整个山体的积雪反射着金黄的耀眼的的光彩,仿佛全是用黄金包裹而成,显得那么高雅华贵和神圣。我的心里油然而生敬畏之情。难怪藏族同胞把贡嘎雪山称为“神圣的,不可攀登的神山”。正这样想着,身旁的老乡告诉我,这与真正的海螺沟名胜--“日照金山”有些相似,只不过日照金山所看到的山峰更加高大、景色更加壮观而已。现在眼之所见都如此让人陶醉,真正的日照金山不知该是如何的使人心驰神往了。
http://chn.lotour.com/image/20071225/img266972.jpg
在当地导游的催促下,呆呆遥望雪山的我才进屋吃了早饭。然后,我们开始向海螺沟的最著名景点--冰川大景区进发。
把重重的行囊留在了宿营地,随身只带着干粮、水壶跟望远镜。走在山路上,真是无比轻松。由于我们住的高,出发早,所以山路上只有我们一行人,无人说话,大家都不愿意打破这大山的静谧。也许是大山为了感谢我们的好意,它向我们展示着大山最真实的一面,一路上有数不尽的鸟儿在纵情歌唱,有的婉转、有的粗犷;在路边的松树下,一只只松鼠一蹦一蹦跳来跳去,胆大的甚至停下来好奇的打量着我们;在草丛中,当你听到悉悉簌簌的声音而将视线投过去的时候,你会看见一个黑影飞快的跑向远方,看样子象是麂子;苍绿的松枝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翠绿的小草挂着露珠在路旁微微摆动...这山林的早晨,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们生命的活力。
http://www.3608.com/UpFiles/BArticleEdit/2006/12/22/20061221202144361.jpg
其实写这篇游记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就是这次四川之行,让我亲身经历了一次大地震,5月12日下午,当时我们团队就在去都江堰的途中。。。汶川大地震已超过六万多名以上的遇难同胞,四川也是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旅游大省,在这次地震中部分景区和通往这些自然风光的道路完全被毁。我曾带团多次经过这些地震前的美丽山城,那里的原始景色、淳朴的民俗民居民风在大地震中遭受到重创.让我们一起举哀,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祝福四川, 汶川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http://www.3608.com/UpFiles/BArticleEdit/2006/12/22/20061221201409336.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