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练达即文章
作者:北极九段
在
《红楼梦》王熙凤的“办公室”里,有这样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此乃至理名言。
人生一世,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加起来十多年,学习的课本不过几十本,比起人世间的学问,浩如烟海的书籍,那不过是九牛一毛,只的学到了基本的学习方法。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感受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人只活着,就少不了和周边的人打交道,和有关联的人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与所打交道人的学识有关,对待社会和人情的看法有直接关系。
那句对联是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评价。她管理贾府上上下下的家政事务,里里外外的应酬,如没有精明的头脑,圆滑的手段,泼辣凌厉的个性,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以及对事情把握的尺度分寸的能力,是管理不了那一大家子事务的。如果硬按照现在的学历来衡量她的能力的话,起码她能是位家政学博士。
有这样一种现象,同样一种事情,同样的条件,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去办理。得出的结果截然不同。
同样的话,张三说出来别人听的非常舒服,李四说出来常常令人心生厌恶。为何,其根本的原因是李四即不“洞明”也不“练达”。不通世务,当然说出话来,做出事情来不能尽如人意。这样一来,他将处处碰壁,到头来落的个什么好事情都不沾边,他只有愤世疾俗或是怀才不遇的份儿,他如何也不能将毛病找到自己身上。
传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的两个玩伴,看他做了皇帝,想讨个差使干干,到了京城想见朱元璋,朱元璋想显示一下他当皇帝的威风,就让他们一个一个的进殿。李四争先进去面见朱元璋。朱元璋问道;你是什么人?他一听。慌忙解释道;哎呀,兄弟,你怎么忘记了啊,我们以前常常在一起偷人家的庄稼啊,你记不记得上次我们偷人家的锅,人家将我们打了一顿,你先跑了啊!朱元璋一听,心里非常气恼,这个家伙竟然敢在大殿上说这些话,于是他发了话:“你说的那不是我。我根本就不认识你。你走吧!”‘啊!这。。。这。。。李四怎么也闹不明白朱元璋怎么不认他。他出去将原话说与张三听了,张三一听笑了。等到喊他的时候,他整整衣服,低着头,一路小跑到了里面,跪下就磕头,不等朱元璋问,他就哭哭啼涕的说,万岁爷啊,奴才可是见到你了,我以为再也不能伺候你老人家了。朱元璋问;‘你是?’‘我是你当年起事时的战将李四啊,万岁!当年我们在西城作战,你老人家呼风能唤雨,撒豆皆成兵,杀敌人十多万,当晚破西城啊!’噢,爱卿啊,原来是你啊,赐座,留京待用!满朝大臣无不赞赏。其实李四说的是他们当年偷人家庄稼的时候,下雨了,打碎了糊涂罐子,撒了一地豆子的事情。
这就是一样话两样说的结果。
http://www2.sucaiw.com/use1/b003/images/pic312.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