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儿童神经发育测评
(2012-05-30 08:26:02)
标签: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婴幼儿发育评估测验育儿 |
分类: 有用的TIPS |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主要是指感知、运动、语言的发育,以及记忆、思维、情感、性格等一些心理活动的发展。它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智力发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方面。它的评估能反映人的反应速度、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及眼、手、脑的能力等。用于评估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时最主要的方法是智力测验。
心理发育评估狭义上亦称为心理测验,是一种使心理现象数量化的心理学技术,即行为样本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一般采用心理测验的量表,以分数或等级对人的。心理行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心理测验主要用于能力评价、人才选用、教育评价、临床心理诊断、行为评定、干预效果评估等方面。
心理测验按测验目的、测验性质、测验方法、测试组织形式等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a
。测验目的①智力测验。以测定人的智力为目的。如比奈西蒙量表、韦克斯勒量表、瑞文测验联合型(CRT)。绘人测验等。②人格测验,如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14项人格特性量表(14PF)等。③神经心理测验:用于研究脑与行为的关系,临床上测量病人在脑病损时所引起心理变化的特点。如H-R成套神经心理测验、视觉保持测验、利脑测验、触觉辨别测验等。④特种技能测验用于检测人的特殊才能。如音乐、机械技巧、绘画、文书等多种特殊能力测验。⑤适应性行为评定:旨在评定被测人智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如社会成就量
表、智残评定量表、儿童行为量表等。
b.测验性质①言语测验:以言语来提出刺激,被测人用言语作出反应。大部分心理测验属于此类。②非言语测验:也叫操作测验,主试者用操作或语言提出刺激,被测人则用操作来作出反应。③语言与操作混合测验:结合了上述两方面的测试内容,如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PPSI、WISC-R)属此类测验。
c
。测验方法①问卷:文字测验中采取问答形式的测试方法,用于行为和态度的测量。②作业测验:多以图形或其他类符号形式,让被测人作出特定反应。③投射测验用于没有结构性的或没有固定意义的测题月I起被测人的反应,借以考察其所投射的人格特征和品质的一种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
d.测验组织形式①个体测验:即主试人与被测人面对面进行的测试。诊断性测验多属此类。②团体测验:一个主试人同时对多个被测人进行的测试。教育心理测量多
以班级团体进行。
实施测验的原则:①根据目的选择测验;②与被试儿童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③正确解释测验结果;④遵守测验道德;⑤保密。
婴幼儿测验:婴儿的言语能力是有限的,运用言语应答形式来测评婴儿心理发展是行不通的。在婴幼儿期心理发育的水平更多是通过动作反映出来的,即可根据婴幼儿动
作发展推断心理发育。因此,较著名的婴幼儿发育量表大都以动作测评内容为主。国内较常用的发育评价(筛查)量表包括:①格塞尔(Gese11)发育量表:适用于4个月至
3岁的婴儿。量表由8个分量表的63个项目构成,涵盖动作。)顺应、言语及社会应答四个方面。施测时根据儿童的所谓关键年龄期,以成熟年龄比实际年龄再乘以100来换算出发育商数。②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M):主要用于0~6岁儿童,内容包括
105个项目,亦分布于动作、顺应、言语及社会应答四个范畴。它的目的是智能筛查,而非诊断,即筛选出智力落后的大致范围,再对筛出的可疑者做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一般施测于一个儿童约需时20min。③贝利婴儿发展量表:适用于2~30个月的儿童。包括三个分量表:一是智能量表,有知觉、记忆、学习、问题解决、发育、初步的语言交流、初步的抽象活动等;二是运动量表,主要测量
坐、、站促、爬等粗运动以及双手手指操作技能;三是行为记录,包括情绪、社会行为、注意广度以及目标定向等。④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是B前应用于年龄最小的量表,有27个行为项目,分别列于习惯化、朝向反应、运动控制成熟度、易变性、自我安静能力、社会行为六个类型中。27个项目均按9级评定,中间状态为正常,两端为偏异。⑤我国"0~3岁小儿精神发育检查表":由中科院心理所和首都儿科研究所共同研制,其内容主要来自格塞尔发育量表、贝利量表和丹佛量表。
儿童神经心理特征及其检测意义:神经心理学是研究脑与心理或脑与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神经心理测验是其众多研究方法中的一种,旨在通过测验来间接了解大脑不同区域功能和测量病人在脑损伤时所引起的心理变化特点。儿科临床应用神经心理学测验,主要采用操作行为或视觉空间方面的项目来定量分析儿童的认知水平、智力。感觉一运动能力、记忆、言语、反应速度、思维能力等,旨在为诊断和制定针对性矫治措施提供依据。临床儿童神经心理检测的主要目的是:①认知水平评价;②鉴别诊断;③判断预后;④制定治疗教育方案。
传统神经心理学理论基本来自对成人脑损伤的研究。但儿童的神经心理机制及其特征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儿童大脑功能的分化和其所涉及的神经网络的串联与并联机制,更突出体现在当神经系统受损时,可通过建立旁侧通路来补偿受损功能。如儿童语言中枢受损时,可依靠很强的代偿功能建立旁例通路,或可建立新的中枢域以恢复语言功能。同样,儿童期各感知觉系统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也比成人明显,一个系统受损时容易罹及另一系统的功能。另外,L童大脑各系统的发展是交替出现的,低级中枢的髓鞘化完成早于像额叶类的高级中枢,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髓鞘化完成早于整合系统。说明,此期大脑各系统发生某种功能障碍时,较难确定是发育迟缓所致还是器质性病变的结果。儿童期的神经心理功能较之成人更具代偿性和可塑性,矫治后较少形成类似成人脑损伤者所见特定持久性障碍。须强调的是,儿童神经心理学检测及其结果和解释也与成人有所不同,测试结果往往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当然,有些脑损伤儿童存在特定的神经心理反应和有相应的神经病灶,如语言损害严重的孤独症儿童可表现相对特定的神经心理反应,影像技术也发现其特定区域的病变,而且常规语言矫治方法收效甚微。另一特点是,儿童神经心理特征较少独立表现,往往伴随复合症状出现。这种情况还较多见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学习障碍、发育性语言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说明儿童神经心理学诊断更需要其他辅助方法提供依据。从此意义上讲,广义的神经心理学检测除传统测验外,也还包括神经电生理、影像学、神经系统软体征等的检
查。
婴幼儿的大脑与神经心理功能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功能不仅在量上不同,也表现在质上的不同。例如半岁左右的婴儿主要是通过利用感知运动技巧和操作物体来探索环境,1岁时的婴儿对动作和语言的模仿更为感兴趣,2岁幼儿则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说话。因此发展量表的功能是测验婴幼儿在某一年龄阶段的神经心理功能发展水平,对于预示以后能力的高低的价值不大,除非是在明显发展落后的儿童存在这种预示性。智力测验所测查的是儿童的某种成正态分布的能力,这种能力与年龄之间可能存在直线函数关系。因此,早期的智力测验成绩可以预示以后测验成绩的高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