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独特方式——磕头(唠唠过年事儿)

标签:
过年习俗 |
分类: 情感方程式 |
中国人传统过大年,十分讲究拜年。拜年的方式有许多种:亲自上门问声“过年好”、“新年大吉”等祝福的话,或者电话拜年,手机短信拜年,电子邮件、腾讯QQ、MSN网络拜年……
而在铜妈的娘家,多年来盛行着这样的一种拜年方式——磕头!
- 磕头。
凌晨12点的钟声敲响过户,意味着除夕的结束,大年初一的到来。在老家,除夕夜的钟声敲响过后,大家就开始忙着起床、祭神、煮饺子、放鞭炮。吃过初一的饺子后,一大家子准备动身拜年去喽!
拜年的礼节那叫一个奇特:晚辈的给长辈拜。两膝先后着地,嘴里还要喊着XX,给您磕头了!一声过后,等着别起身,两膝微起身再接着磕,换人拜,直至拜到家中的哥哥、嫂嫂。
拜年的顺序那叫一个讲究:按长辈的年长顺序由上而下,同辈中先男后女。
拜年的时间那叫一个早:凌晨一点的就有。
拜年的队伍可谓壮观:家中直系两代人、妯娌间、兄弟姐妹间就要走街串巷开始隆重的拜年了。
要拜的人可谓不计其数:本家、近邻、朋友,甚至一年都不串一次门的远邻。
- 守头。
如果家中辈分大且年龄长(zhang),是不需要出去拜年的。但要在家等着络绎不绝的人上门磕头,当地称之为——守头。守头的人端坐堂屋中桌子旁的椅子上,桌子两旁的椅子,天亮前唯有守头的人才有资格坐,其他人如果坐了要视为不敬的。
- 初二姥姥家、初四姑姑家
初一过后是初二,一早全家起身要赶往姥姥家拜年了,姥爷、姥姥、舅舅、妗子、哥哥、嫂嫂,甚至姥爷的亲兄、堂兄都要拜到;正月初四,年龄比自家妈小的舅舅要携同侄子、侄女去姑姑家拜年,上到姑姑的公公、婆婆,下到姑姑妯娌间的哥哥、嫂嫂。
- 初五姨亲。
姨亲,我们当地人称之为——老亲戚。即父母双方的姑姑、姨妈家。
- 初三忌走亲。
正月初三,在当地是忌讳走亲拜年的。如果家中有过世不足三周年的老人,必须初三才能去拜年!这里所谓的“老人”,其实单指直系父母,除此之外一定要避过初三。
我们当地有句话,叫“十五(正月十五)之内都是年”,而与传统所言“二月二之内都是年”并不冲突。我们当地所谓的年,即是拜年磕头。如果错过了该拜年的时节,或者有一些远亲没有太大必要一定要去登门去拜年的,一旦因事在正月十五内上门拜访,见面一定要将“头”补上的。
如今,拜年的时间大多选在了天亮前五、六点钟,而不再是凌晨的二、三点,要拜的人也仅为本家、近邻。只是拜年的礼节、讲究一直未变。近几年,随着当地年轻人求学、就业、打工的不断普及,外来媳妇、外来女婿不断增加。如果过年选在了我们那儿,您千万别有顾虑:“我这一辈子都没给自个的亲生父母磕过头”,“男人膝下有黄金,这头岂能乱磕”。在我们当地,唯有过年时,磕头仅是一种民俗、一种礼节,与所谓的尊严、道德无关,假如真要与民俗和礼节对抗,那就等着大家在背后戳咱的脊梁骨吧!
今天是腊月的年三十,铜妈借此文供来自四面八方的博友一乐。同时借机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年在新的一年虎跃泰山,福满天下,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正品回力童鞋济南店,淘宝网网址:http://shop59524953.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