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事前先与孩子沟通

标签:
沟通交流 |
分类: 情感方程式 |
自上周四计划周末回河北铜姥姥家后,我与铜宝就此事沟通过几次,他口头上非常愿意前去。算上今年过年的那一次,这是我们第二次回家,确实有点太不像话了。周六一早我便起床收拾回家要带的东西,用铜爸的话说是“归心似箭”。铜宝恰似与我一样,周五当晚,小家伙举着手中的蛋黄派,就开始吵着要去姥姥家,给那里的小朋友们分好好去,在回去的路上,小家伙也不知问了多少遍。这位小捣蛋,还不知道到姥姥家时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
有此顾虑,并非毫无依据。自1岁后带铜宝出门走亲戚,但凡是他累了,困了,得罪了,就开始吵着要回家。更甚者,那一次去铜宝的姑奶奶家,晚上临睡前,小家伙上邪了,是我和铜奶在大街上轮番抱着将他哄睡后,才抱回房间的床上睡的觉。只是这次,铜宝一改往日景象,有了许多值得可圈的地方。
铜宝刚踏进姥姥家门,除了起初表现出的陌生感外,不到一会儿的功夫,便拿出自带的水枪,端来一盆凉水,自顾自得玩了起来;午饭时,铜宝看见堂哥家的小女儿,立即表现出一脸的喜悦,倒是平日外向的小姐姐此时害了羞。铜宝一次次凑到姐姐面前扮鬼脸,又一趟趟跑进里屋,将自带的小小酥、碎碎冰和爽歪歪拿出来与她一同分享;带去串门,铜宝也能与主人家的小朋友很快的融到一起玩耍、做游戏。
种种迹象表明:2岁9个多月的铜宝,已能领悟我们在家与他交流过的话题:铜铜不哭大家都会喜欢;铜铜要在姥姥家住一个晚上才回家。于是,铜宝会在自我感觉表现良好时自嘘到:“你(其实是指铜宝自己)听话,你(我)不哭,妈妈喜欢,爸爸喜欢,姥姥喜欢,姥爷喜欢。”铜宝吵着要回家时,我反问他铜铜应该什么时候回家呀。铜宝答:“在姥姥家睡一个晚上,天亮了,就回家呀。”
当晚铜宝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日清晨我陪他在院子里玩耍。铜宝对我说:“这个姥姥家真好玩呀。”紧接着又冒出一句:“这个姥姥家,花蚊子真多呀,都快把铜铜咬S了!”听他此番话,我差点将肚皮笑破。我问:“姥姥家好玩儿呀,那你还走吗?”铜宝答:“不走。”
由此,我更坚定了我们在做事前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曾有一阵,每每上班前,铜宝就开始找理由要求我陪他玩耍,无奈时我也做过不与他打招呼偷偷溜走的事情。几次下来,我觉得这样做欠妥。于是,当类似情况再一次发生,我告诉他“妈妈该去上班了,铜铜哭与不哭妈妈都要走的,铜铜老是哭,妈妈下次上班只好不给你打招呼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还会在离上班前1小时内数次提醒他:妈妈要在8点去上班。几次下来,铜宝会对我们说:“表到了八上,妈妈就该上班了。”再走时打招呼,铜铜已能很好地与我再见。有时,他还会对我和铜奶说:“妈妈上班晚了,就该挨领导凶了!”今早上班前,还未等我与他说再见,铜宝抢先对我说:“妈妈该去上班了。”之后,乖巧地与我再见,还体贴的送上一个香吻。
还有一次,铜奶出门办事,为担心铜宝吵闹着前去,走时躲开了他。等铜宝找奶奶时再告诉他情况,
由此,我们明天准备带孩子去做什么,或者我们家长明天计划做什么,一定要事先与孩子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