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舅舅送羊来……
(2008-07-02 09:10:14)
标签:
传说送羊杂谈 |
分类: 情感方程式 |
弟弟昨天给铜铜送来一只毛绒的小绵羊,是母亲委托他送给铜铜的。这让我想起来了家乡的一风俗:送羊。即:女儿结婚生子后,每年农历五月,备上烧饼、油条等四样礼品,携子回娘家看望双亲,称"瞧羊"。六月由娘家用白面蒸成羊形面食24个(大、中、小羊各8个),兼有麻糖、水果、西瓜等夏季食品送到女儿家,谓之"送羊"。小时候,我不太了解这其中的寓意,只管提着油条、点心等随母亲高高兴兴地走姥姥家,回来后再掐指盼望着姥姥、姥爷、舅舅、妗子,还有一大堆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们带着白面蒸好的羊形面食来“送羊”,我们还会把自己的“羊”分给邻家的小伙伴门,当然也会在这前后吃到邻家婶子、大娘送来的“羊”。只管乐在其中,至于这一风俗有何讲究,在这之前我都也没弄明白。
刚刚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这一风俗流传于我们河北南部及河南的安阳。
传说一:
取于“羊羔跪乳”之意。传说有一位老人在路过一家宅院前,看到小羊吃奶时都是跪着的,心有所感。想到自己的外甥(女)对自己母亲的不孝,于是想到送他(她)一只羊来提醒他,当初母亲的养育之恩。后来就演变为送面做的羊,甚至面包羊了。
传说二:
女儿结婚生子后,每年农历五月,备上烧饼、油条等四样礼品,携子回娘家看望双亲,称"瞧羊"。民间流传有"割罢麦子打完场,谁家闺女不瞧娘,瞧娘不是瞧娘,是让娘家去送羊"之说。六月由娘家用白面蒸成羊形面食24个(大、中、小羊各8个),兼有麻糖、水果、西瓜等夏季食品送到女儿家,谓之"送羊"。此举取"羊羔跪乳"之意,教育外孙长大成人要孝敬双亲。
传说三:
沉香是一个孝子。自从他打败舅舅杨二郎,用神斧劈开华山救出生身娘三圣母之后,报仇雪恨的心情极为迫切。这一天,他跪在三圣母面前恳求说:“娘啊,您在华山底下吃尽了苦头,叫儿去劈了那杨二郎吧!”三圣母听了,摇了摇头,伸手把沉香拉了起来,说道:“儿呀,你的心情娘知道,可也不能如此鲁莽啊!”沉香一听,急了,话儿出口像连珠炮,“他不顾你们兄妹清分,用天上的条律害得您和爹爹不能团圆,在山下受尽折磨,今儿个不要了他的命,实在难平儿的心头大恨!”三圣母又劝说道:“不管怎么说,他和娘是一母同胞,他是你的亲舅舅呀!”沉香看在娘的面上,答应饶杨二郎一命。不过,他提出,为了让杨二郎记住教训,必须每年送来一对活羊,并声称:要年年剥他杨二郎的皮,吃他杨二郎的肉(杨与羊谐音)。这话传到了杨二郎的耳朵里,他一来怕沉香的神斧劈了他的脑袋,二来为重修兄妹之好,就答应了沉香的条件。第二天就赶着两只活羊送给了沉香。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十三。以后便年年五月十三给沉香送一对活羊。于是,舅舅给外甥送羊这个风俗就流传了下来。只不过,渐渐地,人们不再送真羊,而把馒头蒸成羊的样子取而代之了。
当然,至于这一风俗到底是考究于传说一、传说二亦或是传说三,还是我们是否在遵循传说中的这些个条条框框,相信我们最初的初衷都是美好的。如今,这一风俗更多地成为了连接亲情、加深感情的一种纽带,体现了铜姥姥及铜舅舅对铜铜小外甥的一种美好祝愿。
我想,在这个时候,我那可敬的母亲看着周围邻居家的婶子、大娘忙活着蒸面去给自己的闺女送去,又要开始叨念,自己的女儿嫁了这么远,连见个面串个门都不易,心中不免泛起阵阵酸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