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我的嫂子》创作札记
(2010-02-18 17:59: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想泡沫 |
短篇小说《我的嫂子》创作札记
利用春节假期,完成了短篇小说《我的嫂子》的创作。小说的故事已在脑子里酝酿了多年,原本是想用在一部长篇上的,由于最近觉得无啥可写,就抽出来写成了一个中篇(22000字)。
故事情节:小说写了一个30多年前的故事。傻哥哥因偷吃鸡肉睡在麦垛里,只好由我替他去娶媳妇。哥哥听小五子说新媳妇裆里有野兽嘴,不敢与嫂子同房。在嫂子异常痛苦、要离婚之际,村里建窑场,河南技师鲁长汉来到村里,二人从而演绎出一幕人性挣扎的悲喜剧。这个故事也许老套了,但在创作过程中我始终记着一句名言:小说不在乎写什么,而在乎怎么写。
表现主题:人性的挣扎。
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童年视角。选择第一人称,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第一人称限制叙事,无法将全部的场景和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写出来,只能将外部的,片面的、不完整的“我”的所见所闻做客观的描述,让读者从外部动作、氛围变化以及细节描写中去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于飞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选择童年视角,主要是想通过少年的懵懂无知、误打误撞,用孩子的小聪明、小机巧、小诙谐不时打断和消解残酷,把一些异常沉重的话题变得轻巧,以欲擒故纵,更深刻地表现主题。力求好读,不沉闷,却想读者读出沉痛。童年的视角也可以把语言变得更活泼,记叙一些童年的游戏,让人读来亲切有趣。
语言追求:近似白描,力求节制而富有张力,活泼、细腻、好读。
结构谋篇:在注重内涵的同时,注意架构机巧,注意虚实藏露,化虚为实、化实为虚,以藏显露,以露引藏,互为衬托对比,做到意与象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如在处理作品的重头戏——鲁长汉与嫂子的暗恋偷情上,并不直接叙述二人的相爱过程和诸如接吻、拥抱等悱恻缠绵的具体场景,而是通过一些外围故事和嫂子的情感变化,来影射和暗示主题,力求做到露要精,藏要深。在情节转承上尽量做到自然流畅,转折无痕。
有人说,在文学创作上,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在创作这篇小说的过程中,虽然想有所突破,但无奈自身素质的缺限,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很担心又制造了一堆文字垃圾。
转而又想,努力了,也许会小有进步。这就够了。足够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