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部落村寨遇上现代网络后出来的结果是这样的

(2016-12-31 15:49:47)
标签:

杂谈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4b3be0363bef4218ae7552e7877f0ab3_th.jpg

  当大巴停下在这个小小村子外头时,这里的独特景致一下吸引住众人。虽然下车前地接叮嘱在这里停留时间不多,但也没法控制着目光饥渴的阅览着这个小小的村落。一间间石头砌成的矮小房子上画满栩栩如生的壁画,每一幅壁画都是一个当地民风的描述。可能到达的时间尚早,并没遇到太多村民,游客也不多。可就算是轻描淡写的路过,也被这里满满的故事感塞满。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140d2c53a2a54721b5f1192b77e11c72_th.jpg

  位于云南红河弥勒县西部百里彝山的可邑小镇虽然已经成为了旅游景区,可还是有些一般旅游景区没有纯朴浓厚的民族风情。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8d75e108215048ac8764c1ac1ba85eb9_th.jpg

  这个有着360年历史的古村落居住着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少数族群彝族阿细族人,随着现代商业文化及旅游业的普及,纵使远至云南边陲的原始部落也慢慢地改变着,过着新的生活,古老文化也融入了新元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b6757d18ae3a4286a3bca0e6ae299efe_th.jpg

而可邑小镇正是这些新旧文明的体现,就如同墙上的壁画一般,一面对过去的缅怀一边又迎接着新的生活。看来地球人再也没法挡住 马云爸爸的脚步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82447ebda2424a0e9d98b300d3b42e02_th.jpg

  这些让人惊讶的硬广,硬生生地植入到这个纯朴的农村每一个角落,古老的文化随着网络的发达已经逐渐被融合成新风尚,只有在这些石头房子上还能寻回一点一丝的过去痕迹。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dd469a695e604b4185b5506e340d4506_th.jpg

  看着一幅幅壁画上身着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人们,接收着现代文化的入侵打心底内觉得惊讶,可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国家已经带领各族人民走向现代化新农村生活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f312d7dfba6b446883542b5fa7cf7292_th.jpg

  走了一段路终于看见两个正在忙于打扫的阿婆,一个包着蓝色花布头巾一个戴着帽正在清洁街道。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4bb4aa019c8c44a393cb80803beeb556_th.jpg

  小小的池塘俨然是一道美丽风景线,在寂静的清晨平静的池水把周边的房屋,石堆,大树倒影尽收于池中。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f004720b48ea46f387e41303ad192df7_th.jpg

  四季如春的彩云之南无论何时也不缺少绽放的花朵,纵使天色不算明媚,可丝毫不减风光的旖旎,能想像这里在不久之前的世外无争,纯朴田园之景象。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21e5fbfdcc884713bcef40e265388ed8_th.jpg

  在这里的短暂停留,带来的视觉冲击的巨大的,也让我重新对国内的原始部落少数民族文化有着重新的认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e8dac36c225e4382b1f34133cc69dabe_th.jpg

  彝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对在现代的我们而言有着太多太多的神秘,他们来自上古地皇时期,有着比上古文明埃及,印度,巴比伦还久远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法。不同的彝族分支有着不同的祭祀习惯及各自不同的生活风俗。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2d6a89b873194dde92c89870a95b2cc0_th.jpg

  而在云南弥勒聚居的彝族阿细人则信奉原始宗教,崇拜火神,直到后来有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也有部分信仰天主教。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81e2713f6d984a129a25363c143984ff_th.jpg

  阿细人的传统舞蹈现在已中外闻名,其中当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阿细跳月”,而“可邑”在阿细语的意思是“吉祥之地”,这里是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之一。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16682388a0774a6b8b415a375cd42d4c_th.jpg

  “阿细跳月”阿细人从远古时期的生活习惯慢慢演变而成为传统舞蹈,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阿细人还过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生活,每每到耕种时节,为了尽快完成奴隶主的任务,在烧荒后还等不及火星冷却便开始在滚烫的地面上开始翻地,因此,两脚不得不不停地跳跃换脚。久而久之,这种农耕时才用的动作演变出了跳舞舞步。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0ac72145d5824737b2b29c1929e7a905_th.jpg

  有关“阿细跳月”来源的传说有多种不版本,但由于一般在夜晚月亮出来时进行,后来慢慢变成了男女恋爱时常常跳的舞蹈了,后来每到节庆全村人也会围在一起跳以示庆祝。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067812388dba4a10b2bd941dfc23859b_th.jpg

  虽然我们来的时候不是节庆,但是还是看了一个简单的版本。景区介绍人一开始就介绍说,这是一个严肃而庄重的舞蹈,开始后让我们尽量不要说话。因为火神是阿细人的主要信仰之神,在跳舞之前必须先点燃火盘。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ecdbda5e6fe94a8c9a2eb61bbeb8e403_th.jpg

  火在阿细人心中是非常神圣的存在,因此,火点起后现场顿时鸦雀无声,只见一位面带威严的长老一样头戴黑帽一脸严肃口内一边念念有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5aa53a9f306644ec966324601b31478e_th.jpg

  后面两个阿细姑娘手捧着酒,好象正在进行着某种神秘的仪式。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cfafd0d1dad74232a3fcbdb8f6bd1e49_th.jpg

  仪式完毕后,开始向来自远方的客人敬酒,在大多数少数民族文化中,敬酒是对客人最高的礼仪,因此不管能不能喝还是要喝一些以示尊敬。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7f289d3c530a45a9b05bcccb265c9024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2e688d7835ed48b9a7f673812eaf5d75_th.jpg

  素素也拿起酒碗浅尝了一口,一阵火辣顿时从口腔向咽喉冲入,顿时吓得马上放下酒碗,咳嗽了几声才缓过来。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d6c703f11f92420bb4a4735bb1880f49_th.jpg

  敬酒过后,开始弹唱跳起舞来,民族服饰搭配着轻快豪迈的舞步,一下子场面欢快活跃起来,大家都聚精会神地观赏这片刻精彩。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1/12d24a0357dd4e28a7998e187b9872d5_th.jpg

  略为遗憾的是,因这只是简版的舞蹈,只跳了两回就结束了,只能带着遗憾下次再来了。这次行程因为了跨几个市,因此不能每个地方都深度体验,但能领略这些仅存的传统,纵然不能完整也很满足了。自从今年来了两次云南,隐隐地感觉到,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慢慢开始走向国际,很多民族舞蹈已经出现在国外的舞台上了。传统的传承有时不得不换另一种方式,发展虽然有所遗失,可是至少能把精粹保留下来。

素走世界:

环球旅行者,自由撰稿人,新浪签约自媒体,视频博主,旅行玩家,新浪秒拍达人,多平台自媒体,OTA旅行家。乐途专栏作家。早橙自媒体联盟成员,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两年行走经过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