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3》:金庸老母鸡乱炖素质教育的小木耳

分类: 乱侃 |
《功夫熊猫3》:金庸老母鸡乱炖素质教育的小木耳
文/马庆云
中国功夫电影,玩来玩去,都得跑到炒金庸冷饭的道路上去,基本没有例外。这一点,也不奇怪。中国的儒释道哲学,都是文化人在传承,到了功夫小说和功夫电影那里,依旧是文人在做,要有文化追求,就必要要足够儒雅。金庸是把这种儒释道在武打和武侠上发扬光大的,基本能玩到的哲学概念,和哲学概念之下的文学母题,都让老查玩遍了。
反看电影《功夫熊猫》。第一部能够让国人眼前一亮,首要原因是其浓厚的中国元素,一群外国电影人以他们自己的文化视角来抓取中国的文化符号,就特别有趣了。不是外人多么眼明,而是他们只能抓局部的符号,电影又是一种高度符号化的东西。所以,体现到《功夫熊猫》里边来,无论是筷子、武打还是人物性情,都那么特色鲜明。
到了《功夫熊猫3》里边,中国人就彻底自己来做了。文化符号还是要抓的,比如,各种画风上的中国味道。但影片开始在武侠上做文章了,如何才能体现出中国武侠的精髓呢?当然,与其说武侠的精髓,不如说,中国的文人阶层试图通过武侠精髓传递出来的中国儒释道精神。儒在进取为民,释在拿起放下,道在若有似无。这三样哲学元素,被做到了《功夫熊猫3》里边。
进去为民的,自然是熊猫阿宝的与反派绿眼牛的大战,这是舍身取义。拿起放下,则是乌龟大仙在冥界的作为,能多年前降服绿眼牛,也能多年后被绿眼牛降服,等待着新的英雄崛起。至于若有似无,则是在气功一说上攫取出来。气功到底有没有,成为剧情推进的一个引线。阿宝父亲说之为有,后又确信其无,最终决战之际,还是有了。这便是中国哲学里边的若有似无。《功夫熊猫3》将这几个概念玩的还算圆润。
不过,这些也确实都是炒冷饭的。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没有一项不被涉及过。在武侠精神一面,《功夫熊猫3》并无任何独创。至于众多熊猫举起手掌,支援阿宝,这样以人民举手的方式对抗邪恶的桥段,在《魁拔》和一些日本动漫中,均有展现。桥段虽好,却也是回锅儿的。
仔细追究起来,《功夫熊猫3》却也有较为新鲜之处。阿宝当武术老师的两段,便是素质教育的小木耳。起初,不分学生特点,统一教授,结果出了洋相。后来在熊猫村,根据每个熊猫的不同特点,进行武术教授和战略布局,外地来袭之时,取得了不错的战斗力。这也正是当下素质教育经常喊的口号,要因材施教。当然,孔子早年便喊过,素质教育也非新鲜物种。
金庸牌老母鸡乱炖素质教育的小木耳,构成了《功夫熊猫3》的故事内容,这是一锅较为地道的炖菜。视觉效果方面,中国元素浓厚,亲切自然。在绚丽上,自然可以比肩一下《里约大冒险》等。不过,《功夫熊猫3》算不上惊艳,中规中矩,不减分,但也谈不上加多少的特效分数。
该片喜剧笑料也颇多,包括反派人物在内,均不是很凶恶,能够讨得孩子们的喜欢。这样一部内容健康,视觉效果不错,喜剧包袱也还可以的影片,比较适合全家观看。作为年底的一部全家欢电影,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更多观点交流,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马庆云【xuezhemaqing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