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迷宫》:文艺成为有故事没情怀电影的遮羞布

标签:
娱乐文艺文艺片情怀故事 |
分类: 乱侃 |
《心迷宫》:文艺成为有故事没情怀电影的遮羞布
文/马庆云
我是被电影《心迷宫》所谓的文艺片宣传骗入场的,观影结束后,我认为,这根本不是一部文艺电影,而是地地道道地国产悬疑惊悚片的变种,而且这种变种还属于毒瘤变种,并非良性的。
该片的宣传片中,展示了自己入围的各种电影节奖项。它做了一个非常讨巧的事情,就是把一个烂俗的悬疑惊悚故事,生硬地植入到了中国电影已经远离的山村地带。这样一来,没有过中国乡村生存经历的老外,自然觉得这就是中国乡下的样子,是灯红酒绿的中国商业片中,不可多得的一个异类了。所以,国外的部分电影节,给了这片子不少的提名。但凭心而论,这根本不是真实的中国乡村,乡村只是它给自己贴金去骗取提名的一个标签。
最为很多昧着良心叫好的影评人津津乐道的(它们为何昧着良心叫好,大伙懂的),是《心迷宫》所谓的巧妙的叙事。实际上,这种三环相扣的编剧套路,不过是电影学院编剧专业的小儿科课程罢了。《心迷宫》利用各种巧合来拼凑这种三环相扣,拼凑地也非常机械化,远离实际。这就造成,一边是剧本的叙事过于虚假,一边又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悬疑转折可言。影片到中间部分,便已经真相大白,后边部分,都是啰啰嗦嗦地补白,把影迷当傻子一样的补白。
这种半程便真相大白的悬疑片,若是做一般的商业片叙事套路来运作,实际上,一定狗血非常,被影迷骂的很惨。《心迷宫》选择了走农村投机路线,打着文艺片旗号招摇撞骗,就很是欺骗了一些没有乡村生活背景的影迷。我非常想对《心迷宫》的导演说,若文艺,请真文艺,别拿着农村当幌子,做一些毫无素质可言的商业勾当。
这种半身残疾的故事,打上农村文艺的标签,实际上架不住情怀的考量。我们不妨追问,《心迷宫》的情怀何在?反应了农村生活的现实?对农村生存的悲剧进行了有建树的批判?对这种现实表现出了绝望中的希望意志?这三者,估计《心迷宫》都没有。它不过是打着农村人的标签,编造了一个可以随便套在任何地域上的杀人故事罢了。
近来中国的电影评论上,有一股非常恶劣的风气——以为讲述杀人越货的故事,就展现人性了。这跟某些杀人电影故意到国际电影节和本土电影节给自己买奖有一定关系。中国部分电影评论人也从未有过自己可以持续思考的脑壳,不过人云亦云,跟风严重。这样,就造成了杀人电影就透视人性的假象,很多小导演也跟风流窜作业了。
有些编剧导演,基于这个错误的基调,绞尽脑汁想如何编排杀人的故事,怎么错综复杂就怎么杀,然后就觉得自己故事高深,情怀文艺了,《心迷宫》是典型的例子。实际上,他们的绞尽脑汁地故事编排,已经丧失了文艺的基本基调:现实主义。为了故事的曲折复杂,不惜胡编乱造,不惜丧失最后的真实。这样投机创作出来的电影,不过讲了一个杀人故事,离文艺十万八千里。
不妨直接追问,《心迷宫》的文艺情怀何在?基于虚假的叙事,故意手捏的曲折,毫无时代背景的故事,没有地域特色的人物……如此种种,何必给自己打上文艺的标签出来骗钱呢?尚且不如老实本分地说自己不过是个国产悬疑片,不过是把国产悬疑片喜欢的城市地域转移到了乡下。拍乡下的,不一定是文艺片,把乡下拍的如此虚假的,一定不是文艺片。
当然,《心迷宫》的摄影也存在严重问题。持机全程不稳,不知是摄影师先天癫痫,还是拍戏夜间自娱自乐加上伙食不好造成了营养不良从而间歇性抽搐。整部电影,晃动的厉害,给影院观影人群以极大的眩晕与呕吐感。不知是否在故意追求娄烨式的手持玩法,东施效颦,十分可鄙。
在导演调度和演员表演方面,更是不值得一批了。或恐导演可以拿出小成本的说辞来搪塞,但各种调度上的毫无新意,实在是自身水平急需提高的表现。《心迷宫》投机地打出文艺片的招牌,也或许就是用文艺来掩盖自己技术层面上的严重不足。但,这实际上是对文艺的自大侮辱,更容易给影迷造成文艺片就是这奶奶样子的观影错觉。外加上情怀为零,《心迷宫》投机味道太重,是一部应该当做反面教材的影片——若文艺,请真文艺,别拿文艺当自己水平不足的遮羞布。
至于有些影评混子说导演是诺兰转世,是谁谁谁,大家呵呵即可。它们为何这么歌咏,自己心知肚明。面对这种打着文艺做投机的电影,应该做的,不是昧着良心叫好,而是当头棒喝,这样,中国新起的有志于文艺片的导演们,才能找对路子,不会在这种错误的路线上深陷泥沼。
更多观点交流,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马庆云【xuezhemaqing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