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鱼》:闹剧的面子能否说出悲剧的里子
(2013-07-09 17:44:23)
标签:
娱乐 |
分类: 乱侃 |
《北漂鱼》:闹剧的面子能否说出悲剧的里子
文/马庆云
我看过电影《北漂鱼》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写什么评点性的文字,因为有一个思考一直盘绕着我——用闹剧的形式能否展现出一种悲剧情态来呢?改编自贾平凹小说《高兴》的同名电影导演阿甘,便属于用闹剧的形式展现悲剧的故事,可惜,很不成功。反观电影《北漂鱼》则也有这方面的意思。这种失败,是让人不忍批评的,因为一面是故事内指是优秀的,是反应现实问题的,但一面,表现的方式确实出了闹闹哄哄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故事情怀。
电影《北漂鱼》的项目运作方,是北京的一家新影视公司。从剧本的选定来看,这家影视公司力图有情怀,但眼光很低。本子的底色是优秀的,展现北漂一族的心酸生活,但本子的故事表现方式确实存在严重问题的,尤其在故事的构建上,俨然不是一个受过正规编剧训练的人写的。
我看早先一些影评人已经诟病这部电影的剧本张力不足,稀里糊涂地便父女团聚了等等,甚至于剧本闪回过多,拖沓,该重点展开的怎样骗女儿自己是导演的故事,竟然烂尾……这些批评都是公允的。抛开这些批评不谈,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悲剧情怀的东西,能够用闹剧的形式说出来?
电影《北漂鱼》的闹剧元素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北漂人辛酸生存境地这个主旨。但如果以正剧的形式来展现故事的话,又会怎样呢?《hello!树先生》属于正剧,但很多影迷反应看不懂,作为电影评论人,我丝毫看不出这部电影的观影难点何在,但就是有大量的影迷反应看不懂。当我努力地找到一位看不懂的朋友一个桥段一个桥段的看,叫他有看不懂的地方随时暂停进行解释的时候,他又说都能看明白,就是连起来,成了问题。
再比如,管虎导演的创作历程。他早先也以艰涩的正剧为主,但影迷给出的信号是,叫好不叫座。最近,上映了一部叫《虎烈拉》(无耻的片方将电影名字改为《厨子戏子痞子》)的电影,票房一下子飙升到两个多亿,俨然,这个类型的喜剧很好卖。但《虎烈拉》也存在如《北漂鱼》同样的问题,闹剧冲淡电影主旨。
甚至于被枪毙过电影的宁浩,他的《黄金大劫案》也俨然是闹剧的形式,,力图找点有力度的主旨罢了。闹剧,貌似成了卖有价值主旨内核的糖衣。
我经常会听一些电影人说,让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北漂鱼》无疑也是有这样野心的作品。但这部电影,最后成了,本来准备着一把辛酸泪,最后笑着笑着就忘了哭了。说白了,形式冲淡了内容,因文伤意了。笑着笑着就哭了,俨然是喜剧电影的最高境界,但这个境界的实现,需要一个合理的度作为分寸依据。很多电影人的这一类型的作品,大多是,笑着笑着就忘了带着眼泪来的了。
有时候,我又逃离电影,想一个别的问题。如《高兴》、《北漂鱼》这样的电影,说是为展现底层民众生存艰辛的,但它真正实现的是什么呢?是否是对底层民众艰辛生活另一种程度上的视而不见呢?以积极展现的形式进行视而不见!
可是,不苟言笑地展示底层生活与精神状态的电影,却受众小,被观众反应看不懂,难以接受。是我们的思想过于艰涩了呢?还是绝大多数的影迷确实有待补脑呢?乃至于去年大制作正剧《一九四二》与小成本闹剧《泰囧》正面遭遇之后完败的事实,是否说出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
——我们这个族群因为现实的压力太大,而已经放弃对正剧的直面,只剩下揶揄、调侃与闹剧的自娱了呢?
《北漂鱼》便是在这种情景下产生的一个四不像的玩意儿,想批评,又不忍批评。
笔者电影聊天群:241699626
笔者电影一周酣节目:http://v.ku6.com/yizhou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