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忠烈杨家将》:北上导演圈钱的最后一股风

(2013-04-06 18:08:36)
标签:

节目

节奏

时间

废话

老爹

文化

分类: 乱侃

《忠烈杨家将》:北上导演圈钱的最后一股风

/马庆云

几年前,我家还有电视机的时候,娱乐报道上便说,这部《忠烈杨家将》集合了很多男明星开机了。后来,我换到广安街住,断了有线,也便不再听到娱乐报道里边的事情。恍惚间很多年过去了一样。我小的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电视机,就只能听收音机。印象中,听坏了不少。评书《杨家将》则是刘兰芳的代表作,至今也能回忆起刘兰芳的声音来。这些“历史典故”让我选择去看《忠烈杨家将》这部电影。

评书《杨家将》的开局,是宋辽两国首脑聚会,辽跟宋翻脸,弄死好几个杨家将少将,只剩下杨六郎和杨七郎,从而两国开战。潘仁美、杨继业两家也确实有矛盾,但一同御敌。杨继业带着老七(忘记有没有老六了)当先锋,让辽军包围了,潘仁美不救。杨继业撞死李陵碑前,老七杀出来之后,回到宋兵营,也被潘仁美诬陷为逃兵挂旗杆上射杀了。杨六郎这厮不会什么武术,玩的是文艺路线。老杨家要就上访告潘仁美。八千岁是老杨家这边的,因为杨六郎他媳妇是八千岁的闺女。

——但是潘仁美是皇帝的老丈人。潘仁美班师回朝之后,打死也不说,是因为他的原因,死的杨继业和杨七郎。八千岁找到山西的县令寇准,给他个大官职,让他审理潘杨案。寇准用装阎王爷的方式审潘仁美,老潘意志薄弱,招供了,然后被皇帝砍了。接着辽国又来打仗。还得杨家出兵。轮班也轮到杨六郎了。文艺青年杨六郎单挑不行,但玩运筹帷幄牛逼。在宋军其它防线节节败退的时候,杨六郎的防线竟然胜利了。辽打宋,其实就是为了抢点东西,谁也没想着就能把谁给灭了。

——后来杨六郎就老了。儿子上阵继续打。再后来,孙子也上前线了。再后来,穆桂英,也即是杨六郎的孙子媳妇带着寡妇们继续打。打啊打,打到最后,辽国也打不下去了,宋国也打不下去了,就讲和了。两边和好了好像一百多年。直到后来金国牛逼起来,继续打宋国,这段,就要收听《岳飞传》了。

——《岳飞传》里边打啊打,就到南宋了。然后就是《岳平传》,也就是岳飞他儿子,还是继续打啊打,但越打就越武侠了。直到后来,南方有个老人,写了一本叫做《射雕英雄传》的小说,把这段历史又接上了,继续打。打完了射雕,又打《神雕侠侣》

……

中国关于宋朝那段时间的评说和小说特别多,尤其是南方政权打北方政权的小说。因为这些小说,多成书在明朝(当然,南宋时期,就有话本什么的了,但没整理成文字,靠说书人口口相传),明朝老被北方游牧民族欺负,所以,塑造一些能打的南方政权的将士出来,意淫一下子。

说实话,中国历史上,能连续一百年不打打仗的历史都很少。你翻开历史一看,大多都是,今年打这个,明年打那个的。好不容易不打游牧了吧,又来了农民起义,还得打。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寻找打仗的历史题材,真的遍地都是。

但是,能找出新意来的不多。由说书人话本演化来的中国传统的小说,打仗的精神内核很单纯,就是,我朝被外朝欺负了,我得保家卫国。因此,塑造几个能打的武将来。武将终究是要死的,但武将的战死,绝对不是敌人牛逼,而是我方出现了坏人。比如,杨继业之于潘仁美,岳飞之于秦桧等等。这些传统小说,讲求的是故事的环环相扣,适合做长的系列的电视剧,但不适合一个短时间内展现起承转合的电影。

真实的潘仁美、杨继业这段历史,我印象中,杨继业是个降臣,也没那么能打。之于什么沙滩一站,也是他自己孤军深入,造成死亡的,真跟潘仁美没什么关系。当年,姓潘的,在说书人口中名声不好,就被编排了。包括我们所熟悉的“潘金莲“。这件事也证明,千万不能得罪写小说的。莫言还是要巴结的。

说了那么多废话,转入《忠烈杨家将》这部电影。虽然有人说这部电影的场面与武打设计,都是“电视剧”水准的,但个人觉得,跟2011年李仁港导演的《杨门女将》差不多,打和场面,都是可以的,当然,不能要求像《赤壁》那么大场面。

改编“杨家将”为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电影的高潮节奏与小说的高潮节奏不符。小说,最震撼的大场面,是在前边一开始,辽宋首脑聚会吃自助餐然后翻脸酿成打仗。电影,当然不能把最牛逼的场面放在前边啊。但放到后边去,就得重新改故事。所以,便有了《忠烈杨家将》这个葫芦娃救救老爹的故事了。

《忠烈杨家将》最后给“为什么而打”找的理由是“回家”。这跟《拯救大兵瑞恩》就明显不是一个级别了。后者,体现的是,为了拯救个体生命而牺牲集体,显示的是美国治下的对个体意识的高度尊重,在我们这个更讲求集体主义的国家,当然觉得,牛逼大了。而前者,也就是《忠烈杨家将》,拯救的是他爹,是孝道。况且,最后为了把尸体背回来的孝道,不惜牺牲好几个年轻人的生命。人家为了救回来一个活的,手握冲锋枪,咱们为了救个死的,而再死几个才痛快。这其实,是畸形的孝道了。

这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讲了半天故事,只是为了一个畸形的“主题”。那就不好意思了,“这部电影真没意思了”。

 

笔者电影聊天群:182802673

笔者聊骚的节目:

http://v.ku6.com/show/WLhbiCDHAVmf-Cuqc2mRlw...html?nr=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