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在摇滚的岁月》是怎么省钱的
(2012-11-03 00:03:43)
标签:
爱在摇滚的岁月电影邢迪摇滚摇滚电影娱乐 |
分类: 乱侃 |
电影《爱在摇滚的岁月》是怎么省钱的
——《爱在摇滚的岁月》剧组八卦纪实五
文/马庆云
今天,微博上很多朋友问我,电影《爱在摇滚的岁月》才六百万的投资,确实很寒酸啊。在电影圈,六百万,你请一个一线的大牌明星都请不起,更何况剧组有近一百人的工作团队在吃喝拉撒睡,动与不动都是钱,每天即使没有戏在室内避雨,都是大几万的花销。但是,读家们不要忽视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国产电影中,越是小成本电影,越有自己的价值,有底色,有内涵,甚至是说有中国电影的希望。我在《电影一周酣》的节目中屡次地说,现实主义才是中国电影的希望。
有朋友留言问我,老马,老邢花多少钱雇佣你去做这部戏的运营总监的?给了一个吃饭的钱,而且是一个不能老吃荤菜的数。可能是因为我老写文章的原因,很多兄弟觉得我或许能在剧组拿很多的钱,说实话,我之所以对《爱在摇滚的岁月》这么上心,是因为,这部电影,是在记录一段不应该忘记的历史,并且反衬着生活的价值理念问题。玩电影的人,遇到直刺内心的电影剧本,有一种最原始的冲动感——它必须要好好拍出来,而且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我在剧组盯着这个戏,其实是在盯着一个孩子的成长。这个孩子,算是我侄子,邢迪他儿子。我爱我侄子。
故事的原型就是石家庄的地平线乐队。我们把这个故事拍出来,是一种使命感——为中国奉献一部不算差的电影的使命感,我不敢说这部电影是好电影,但它绝对不差。剧组近一百号人,其实是在帮助邢迪圆梦,当然,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我们热爱这个电影。
这六百万的投资,都是老邢自己唱歌、卖曲子、跟剧组挣出来的,为了这部电影,他把他们家房子给抵押了。我们现在能调度的这六百万,每一分钱都是干干净净的。单凭这点精神,我就有义务一直在剧组盯着,尽力帮着出一部不算差的电影——我真的不敢说好字。我记得,郝杰为了拍《光棍儿》,自己把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九把刀为了拍《那些年》,把房子卖掉了……大伙都在拍电影,但是当我们的付出比别人多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取得成功。
剧组的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了,同样的价码,我们能把更多的钱省在制作上。比如,今天拍一场小流氓砸悍马车的戏。一个市价一百万挂零的车,要真个把挡风玻璃一砖拍下去。为了效果,不能省钱。
因为是摇滚音乐电影,所以,全国一线的摇滚音乐人必须要请来参演。川子、崔健、叶世荣、贺成功等等等等。很多摇滚歌手是坚决不收剧组钱的,这事有点悲怆,像《转山》里边的最后那个花絮。但有些歌手就是为了赚钱,出于戏的宣发考虑,几十万几十万的,也要把钱出来。
但是,有些地方,剧组也省了大钱。因为在新乐开机,所以,当地政府全力配合。在别处,为了拍戏,而封锁街道的事情,是不敢想象的。但在我们剧组,新乐的市民非常配合我们,上午拍外景戏,甚至于有老大爷亲自出马帮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戏在新乐拍,要让人家看出我们的热情来”,老大爷如是说。光场地费一项,剧本便省下很大一笔费用。甚至于已经开始有新乐的市民找剧组,邀请我们过去选景——可惜,剧组的选景工作,已经在开机之前,做完。
再比如,餐饮方面。河北美院全程提供饮食保障。这个费用,也为剧组减少了负担。
更如住宿等等。当地的宾馆免费为剧组安排住宿。
人力方面。美院为剧组提供了很好的人力保障。
群众演员方面。一直被我文章调侃的群众制片老韩,自己倒贴钱进来坐镇。他素有河北演员一条龙之称。“一条龙”特指,农村婚丧嫁娶时候安排饭菜的一条龙服务。老韩有这本事,多大的场面、多年轻多老、多会演戏的群众演员,都能找到。他扬言,我这辈子睡的女助理够多了,应该拍过好戏赎罪了。这个钱,又是生下来的。
省下钱来办大事。
剧组在制作拍摄方面的投入,一点也不会省。宁可牺牲进度,也不赶活,出差品质的东西。布景要最专业的。灯光要最专业的。摄像要最专业的。……在省与不省之间,把握着质量的唯一标准分寸。
有网友说六百万是个小数目,实际上,当每一分钱都是你自己赚来的时候,你为了出精品,自然会花的恰到好处。
今天有点煽情。大家付之一笑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