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真有个鹅城
(2011-01-12 09:07:00)
标签:
鹅城宋体广平县南长城赵武灵王杂谈 |
分类: 文学 |
中国是否真有个鹅城
文/马庆云
随着电影《让子弹飞》的热映,一时间“上任鹅城”中的“鹅城”也风生水起,那么,在中国,是否真存在这么一个“鹅城”呢?
清代诗人高爽曾有诗云:低徊无那送客愁,欲洗劳心赋达游。入年秋声非是雁,鹅城何日不闻秋。这里面提到了“鹅城”。细查,便会发现,高爽曾任广平知县,这首诗也正是为广平所写,并且最终奠定了“鹅浦秋声”在“广平八景”中的首要地位。
历史上的广平曾经漳河绕境,鱼水丰美,芦苇跌荡,鸭鸟丛生。广平城西,便是滩涂,菏泽肥沃,曾有大量野生水鸟栖息,天鹅之类的迁徙性动物便每每光临此地,并把此处作为南北周转的中途客运站。每年秋日,时值天鹅迁徙中转之刻,广平人便可望苇听鹅,故成一景。当地人,多以此来认定广平即为鹅城。
但是《畿辅通志》中却有另一记载,广平县治所是在明洪武二年才移居鹅城村的,在此之前,“规制未备,迁徙无常”。因此,鹅城与广平还是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区别,历史上还应该存在一个鹅城村。那这个鹅城村又是因何而得名呢?
我们可以在《史记-赵世家》中找到一个答案。公元前333年,赵肃侯重兵围困魏国北部要地黄城(今河南内黄县境内),久攻不下,被迫撤军,为防止魏国报复,而不得不修筑南长城,以抵御魏军。赵国南长城今已很难寻其踪迹,根据史书记载,此工程应该是循漳河、釜河而建,西起太行,经临漳、成安、肥乡南到达广平县,最终与黄河西支流接通。黄河曾经多次改道,已非今日黄河流道。而肥乡东南到广平东黄河口的长城,则是一个女子率众所建。她是赵武灵王的一个夫人,史载其才貌双全,且尚武,名叫葛鹅。后人便把她领导修建的这段长城称作“鹅城”。
历史上的漳河流域,曾经水患不断,几经战乱与河流改道等影响,赵的这段南长城早已经变作一个不规则的岗阜。为了躲避水患,百姓纷纷移居高岗,最终形成一个叫“鹅城”的村庄。现在到广平县,在人民路偏西的位置,仍能见到300多米凸起的鹅城村遗迹。
从葛鹅的南长城旧迹到清一代的鹅城闻秋,两厢结合,最终成就了河北邯郸广平县的“鹅城”称号。鹅者,鸟也,去鸟则成我,鹅城不过是我城,在有我之城,或将怎样?这是历史留给广平县的一个疑问,也未必不是给每一个人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