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羊羔体兼论中国诗歌评奖现状

(2010-10-21 16:22:22)
标签:

中国

鲁迅文学奖

诗人

文化市场

文化

分类: 文学

评羊羔体兼论中国诗歌评奖现状

马庆云/

车延高的“羊羔体”获得鲁迅文学奖,从学理角度上讲,是对鲁迅文学奖的侮辱,但真正侮辱鲁迅文学奖的不是车延高本人或者他的“羊羔体”诗歌,而是这个奖项评奖的幕后人员,他们才是打着鲁迅先生的旗号招摇撞骗的败类。这个官僚写的徐帆和刘亦菲的诗歌是玩笑之作,不必当真,也不能拿着别人的玩笑之作来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为了真正看看这位获奖者的诗歌水平,我专门找出车延高的诗歌来一一阅读,最终觉得,他的诗歌水准,在真正的诗歌界只能算是中等靠下的。

中国当代的诗歌文学史是十分尴尬的,写到海子、顾城之后,便再也找不出什么后续的诗人来了。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当下的中国便没有了真正的诗人,而是一些诗人的诗歌超越了当下的时代,不能被主流话语权利所接纳,很难流传出来了——中国当下,大量优秀诗人的诗歌都是胎死腹中的。我们能看到的,残次一点的如车延高这样的水平,稍微好一点的如赵丽华的诗歌,但是从诗歌的本质上来说,这些诗歌都是小道的东西,没有传载真正深刻的意指。主流话语权利对诗歌的审查力度,在当下看来,是和对电影、电视剧的审查力度奇虎相当的。

我一直坚信中国当下是有大量优秀诗歌存在的,但它们肯定都只是在地下存活,地上的(文学刊物上能发表诗歌作品的)诗人都在写一些无关痛痒的诗歌,也唯有这些诗歌才能被当作经典流传。鲁迅文学奖,随着近年来被一些权利话语操纵的原因,越来越失去其公信力,大量的诗人作家也根本看不上这个奖项,参选的作家与诗人中许多人自身的水准都是中低层次上的,也就难怪要选出一些水平不高的人来获奖了。车延高的这次获奖,从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一个最根本问题——鲁迅文学奖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小,参选作家诗人的水准越来越低,鲁迅被当作了一个权利话语指导文艺的幌子。

诗歌界的现状也正是中国当代文化的现状。我们一直高喊的口号中,把文化市场的繁荣当作一个重点来抓,实际上喊着要抓文化市场的,正是真正绑架文化市场,让文化市场没有市场的。主流话语权利对文化的限制力度,可以说是有增无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所谓的大繁荣背后,是一种不可遏止的萧条,这种萧条要远比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严重的多。车延高的诗歌水准,这次被爆料出来,大家看到了他整体的诗歌水准之后,也便心里清楚,所谓的获奖诗歌不过如此。这正是一个极度萧条的显性信号,不是其它。

真正的诗人是不见容于这个时代的,他们或多或少的超越于这个时代。这一客观事实也造成,台上的拿奖的诗人不过是玩了几十年前别人都不用的诗歌伎俩的那些人,比如赵丽华体例的诗歌,比如车延高体例的诗歌。仔细研究文学史中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诗人便会发现,所谓的梨花体和所谓的羊羔体早已经先于他们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点纠正,我要多说一句,赵丽华的诗歌是远在车延高之上的。

这个时代的主流话语权利,你一思考,它们便要大哆嗦,所以,真正的思考诗人是不能在地面上露头的,也唯有写一些无关痛痒的风花雪月,才能被当作经典流传。现在的中国诗歌现状是,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中国的大学教育制度推广了一百多年,中文系也历来都是大学里面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但是,近年来,诗歌教学从根本上来说是完全断代的,学生们只有自己去摸索真正的道路,没有人还能站出来指点他们。这一点是可怕的,优秀的诗人转入地下,残喘的写“风花雪月”的诗人天南海北的讲学扯谎。我们也一直在呼吁,要把诗歌精神传承下去,但是,承担文化传承责任的大学却没有也已经没有能力承担这样的担子。

诗歌精神太多的时候是一种对现实生存境遇的哲学思考,这种思考意识在全民中正在逐渐沦丧,甚至到了,我们认为车延高的思考深度就是了不得的程度了。“羊羔体”事件再次证明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思想募捐”的重要性,知识的传承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

中国的文学界不比别处光明,里面一样的水深火热,到底有多少关系,多少水份,或许不能说得太细。我的一位朋友参加中国文学界的散文评奖,一位老评委直言,拿五万元来,便能给个特等奖。最终,我的朋友没有照办,只给了一个散文优秀奖。这个文学评奖我不愿意直接点出它的名字来,但圈内的人一定都知道。记得北京某知名文艺理论工作者来石讲学,直言作协那圈人抱着铁主席跳舞的事情,文学圈子和娱乐圈子本是一个圈子,今天你和他好了,明天她和你好了的,这些奖也不过是打着鲁迅或者人民的名义颁发,姑且当它为扯淡好了。

倒是中国诗歌的现状,何时那些真正的地下诗歌走到地上来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