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学贫困大学贫困大学生马庆云教育部王旭名 |
分类: 乱侃 |
在中国建几所贫民大学怎么样?
马庆云/文
胡适先生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教育部的发言人王旭名说,媒体不要吵着大学生上不起大学,马博说,在中国建几所贫民大学怎么样?
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久到马博考上大学那时候。
我们的大学学费十几年内上涨了几十倍,一个小康农民家庭十年的纯收入竟然供不起孩子上四年本科大学,更何况那些学费在万元以上的专科院校。马博是个老土,农民出身,什么事情都愿意往农物上想——每年五千的学费是什么概念?玉米五毛一斤,家里要产一万斤才可以凑足学费,而亩产不过千斤的玉米地要有至少十几亩才能满足这个比吃人还凶的学生。而这万斤的玉米难道没有成本?种子要钱,施肥要钱,农药要钱,浇水要钱,脱粒还要要钱,这么算下来,两万斤玉米不够孩子的学费!两万斤的玉米是什么概念?把它们铺开晾晒,可以占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中国的贫民阶级越来越无力承受高额的大学学费,他们很有一部分人认为那已经是贵族阶级玩地烧钱游戏,他们很怕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尤其是那些消费水平高的城市的大学。马博有一个朋友,孩子今年考大学,问他为什么报河南,他说的一句话能叫马博记大半辈子——听说那的咸菜便宜,才五毛钱一斤!当时我朋友不在,马博心里很是震颤,要是朋友听到,会不会老泪纵横?
中国的农民上不起大学,甚至那些城市的底层民众也上不起大学,这是一个除敬爱的教育部以外所有人都承认的事实。记得有一个作家朋友在他的一篇散文中这样描写高考出考场后的场景——一孩子在餐馆前说,老爹给口饭吃吧,下午还要考试,然后拿出自己的高考准考证!
我不想批判什么,我只想为这些问题找一个解决的方案。教育部不叫媒体为上不起学的孩子寻求社会帮助,那他们的招数是否可以落到实处?
助学贷款。是否真的可以普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教育部相关领导应该走出北京那些星光大道去真正需要救助的地方去看看,省得王旭名先生站着说话不腰疼。
拿着贫困证明就可以缓缴学费。去北京里的大学就可以看到,有多少院系的展牌上写着建议暂时缴不起学费的同学休学去打工赚钱,来日方长!写着无心,笔者有意呀,这样的展牌在石家庄就见了不下数十个!来了大学也会因为缴不上学费而被劝退。
助学岗位时薪不低于八元。那么多的贫困生,学校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杯水车薪呀……
各种补助。教育部是否应该去看看下发补助是否可以全额到达学生手中。
奖学金。一是受益人少,二是其中多有问题,三是数额不足以满足学费需求。
……
业内人士,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今年教育部对贫困学生采取的救助措施的弊端与不足,我们不能排除教育部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更清楚地看到这些救助背后的无法星光普照。
那么我们把中国的贫困学生聚集起来办所大学怎么样?教育部发言人王旭名先生不是说几千万的大学生只有几百个贫困大学吗?把他们聚集起来应该不难。
开玩笑!中国怎么会只有几百个贫困大学生。要有数十万,甚至百万,我不是在混淆视听,您如果在大学城附近,可以去看看他们中的贫困比例。那么多的贫困生,要聚集起来确实很难。
但我们是否可以在偏远一点的地区建几所高校,把国家及纳税人的金钱真正直补给他们,而不经过层层的“搜刮”。把他们的学费降下来,把好教授(那些愿意支援国家人才建设的教授)请过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节减,一切为学生着想。
我为什么说把学校建在偏远一点的地方?因为那里物价水平低,可以适当减轻学生的生活负担。举个例子,北京赵公口汽车站的盒饭是十二块钱一份,而河北平山的同样盒饭才两块钱,这就是硬道理。
同样面临的是生源问题?有两种极端——一是,大家都不去那里上学;二是,大家蜂拥而至。我建议,把入学资格上附加家庭收入一项,真正只招收贫困生,他们的学费可以由国家来补贴,同时把教学质量提上去。大家应该会接受的。
我相信,这些贫困大学生在这样来之不易学习环境中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一定会比在其他大学刻苦,不会花天酒地、不务正业,长此以往,也许这些大学的水平会超过北大清华也未必不可能。
当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超过一定限度,我们要想继续和谐安定,那就必须要保护贫困,援助贫困,把口号作成实事,把税收补贴给那些贫困的需求者,比如贫困大学生。
当然,要建立这样的大学,中国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不敢真正拿出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勇气,敢不敢承认自己的贫困大学生确实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敢不敢承认自己的贫富分化已经十分严重,都应该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这些事情,笔者越想思路越混乱,感觉困难重重,拿出来讨论,叫大家看看,我们建立贫民大学到底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文字没有什么内涵,但还是希望网络编辑器重,将其推荐到首页,供更多的人来讨论。最近时间不充裕,无心细查文字错误,有之,请网友谅解!
前一篇:张含韵“AV照事件”真相大揭秘
后一篇:在中国治学的两大现实主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