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文人与二锅头五粮液之关系

(2007-04-03 21:43:29)
标签:

顾彬

中国文学

二锅头

五粮液

马庆云

分类: 乱侃
中国文人与二锅头五粮液之关系
          文/马庆云
    德国作家、诗人、汉学家、波恩大学教授顾彬在世界汉学大会“汉学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圆桌会议上提出,“中国当代文学是‘二锅头’,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一说。
   酒有浓烈浅淡之分,也有辛辣甘甜之别,牛栏山的二锅头与贵州的五粮液依个人口味不同,也各有千秋,市井村夫于劳累处小酌“劣酒”几盅解乏消困恰倒好处,达官贵人在宴饮时觥酬“佳酿”数盏酣畅淋漓自在潇洒。酒无好坏,食之甘味者因时缘之不同罢了!依此之见,中国文学无所谓倒退进步。
   倒是中国文人与酒,对饮明月,举杯消愁,栏间小趣,折花问柳,大有文章所做。有酒就有几个喝酒的中国汉子,就有几个放浪于穷途末路的醉汉,就有醉汉口中的苦吟与呼喊,然后就有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句与篇章!如果老顾从这一点出发来“指点江山”,我倒是不反对。希望他的话里面没有今不如前的意思。
   喝酒就会为文?!
   “一个作家应该从另外一种语言体系来看中文。一位德国作家说得非常好:‘如果一个作家只掌握母语,说明他什么语言都不会,因为他不能从外部来看母语有什么特色’。”老顾此言差异。
   语言之于文学正如酒之于文学,那只是一种媒介,一种即兴发挥的屏障与保证。老顾的祖师爷早他三百年就提出的文字凭借说,他怎么就不温课?如果说我们研究一下语言就可以写出惊世骇俗之做,那岂不是所有会喝酒的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老顾没有看到文学的本质,他只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一个外行人的视角来搞哗众取宠的批评——发现文字的内在美并不是中国文学的真正出路,而且这种发现并不过多的需要外来的比较,正如要做一个世界性的大文学家不一定要喝白兰地、XO一样!所以,我们的文学中不是缺少外语,而是……
   而是什么?
   中国现当代,能把汉语言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作家不可计数,但真正能流传史册为后人仰止的寥寥无几,我们不缺少会写优美文字的汉大赋式的作家,而真正缺少的是会思考的哲学家。简言之,中国文学,尤其是现当代文学缺少的是一种称之为“酒香”的浓度与深度,我们应该在这些地方作文章,而不是学几门外语这样简单的事情。所以说,老顾确实是中国文学的门外汉。
   这里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文学的真正出路是思想,而不是语言,是凭借酒气发挥的才情而不是二锅头与五粮液!
   但是,中国文人的酒要喝,外语也要学,“并不是说你要去掌握日常交流的这种语言,而是通过学语言掌握这种精神,那就是真正去感觉、去理解一个人,理解另一种文化。这样一种探索精神值得提倡。另外,通过对两种以上语言的掌握或者学习,你可以掌握更多的思维方式。我们总是从中文出发的话,有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定势。如果从另外的语言角度来思考,会使你眼界更加开阔。”这个道理我可以用酒的感念来阐释一下。比如我们只喝中国的五粮液,,只知道五粮液的甘甜,那就只有五粮液启发出来的才情,没有白兰地的才情,这就是一个视野开阔与否的问题。
    语言仅是一个文学的擦边球,这个擦边球我们还是要打,只是怎么打的问题?怎么在打这个球的时候发掘出更深刻有益的思想成分,怎么引领请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的潮流方向,怎么能真正发现我们所需要的是翻译家还是思想家,这些才是大家值得劳神苦思的。
   中国文人喝酒是为了叫酒来澎湃一种心中的“块垒”,用酒来吐出文思泉涌的思想,语言当亦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