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鹰教授真的还不够资格来说冯小刚粗俗

(2015-12-29 22:06:12)
标签:

杂谈

肖鹰教授真的还不够资格来说冯小刚粗俗

2015-12-27 储殷 储殷看世界
肖鹰教授真的还不够资格来说冯小刚粗俗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看到肖鹰老师批判冯小刚粗口,戾气,就笑了。也不知道他的微博删干净没有。这年月,失忆是道德优越感的关键。


就不说肖鹰教授当年借着苏紫紫出名的事情了,虽然把裸体直接等同于淫秽的神逻辑的确令人难忘,也不说肖教授用所谓不带脏字的脏话骂不肯和他一起骂韩寒的人了,因为韩寒毕竟有争议,在很多人看来只要是倒韩,怎么骂都可以理解。


就说说上次他因为骂赵本山而与崔永元在网上的骂战吧,这个应该还是在2-3年内的事情,可能大致上大家还能有一些印象。虽然骂战已经平息,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确是中国当代戾气十足的公共对话的一个经典范例。很少有理性、平和的就事论事,而是动辄直指人身的意气之争。所谓知识分子的公共讨论最后与市井无赖的骂街几无差异,最多只是拐着弯骂人与直接跳脚大骂的区别。如果有人不信,可以去上网搜索一下。

肖鹰教授真的还不够资格来说冯小刚粗俗
这里面最经典的是,肖教授说赵本山太恶俗了,老拿别人的疾病取笑、侮辱,结果崔永元挺了一下赵本山,肖教授立刻跳脚太骂,“抑郁症的、要吃药的”,这种勇猛的自打脸,其实还是挺喜剧的。

肖教授做批评家很多年,一直有两个比较大的缺憾,一个是特别厌恶粗俗、恶毒,但是批判起粗俗恶毒来,相当的粗俗恶毒。如他喷崔永元。一个则是,骨子里带着一股贵族的傲慢,见不得一切所谓下里巴人的东西,经常对着小民的俚语露出莫名惊诧的样子,怎么说吧,相当的装外宾。


其实装也就装了,但是装的没有美感。矫情的像是从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里进修出来的。除了矫情,他还出了名的火气大,只要一旦观点冲突,甚至只是乍听起来的冲突,批判戾气的社会批评家就不再就事论事,而是戾气十足地直指人身了。当然,在他看来,这是正义感。
肖鹰教授真的还不够资格来说冯小刚粗俗
一个所谓的社会批评家,满口的官话、空话,却很少有知识分子行文用语的美感,更像个简单粗暴全凭个人喜好的判官。这种批评家即便批评的有所道理,恐怕也无助于社会美感的提升。因为他的批评比他批评的对象,戾气更重,更值得反思。
肖鹰教授真的还不够资格来说冯小刚粗俗
流氓片、黑帮片、市井片,的确容易在语言上存在问题,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成熟的青少年的效仿,这个要通过分级解决。但是老炮儿这个片子,要说真的粗俗、戾气到哪里去,却真未必让人信服。因为冯小刚,基本上来说是一个俗文化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未必规范,但是却相当的“到位”。至少相比于经常收不住戾气的肖教授来说,冯导的内容更有保障一些。

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大多数是社会学科方面的知识分子。严格来说,中国的社会学科在规范性、理性化上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很多人其实并不太具有批评的能力,总是在激扬文字之间,情不自禁地向着传统文人“好人、坏人”、“君子、小人”的道德说教靠近。口号式的批评家,其实把批评变成了大妈的情绪。他们忘记了,批评里面要有道理,而不仅仅是用来粗暴扣帽子的道德。更悲哀的是,这其中的很多人虽然满口正义道德,却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习得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道,最后往往用匪气十足的方式来做所谓道德卫士,结果是既不明事又不达礼,虽然懂得不少高大上的词,但是写起文章来,仍然是戾气十足、简单粗暴。

在很多时候,作为“俗”的批评者,知识分子更应警惕自己在批评中流俗。如果只是靠着大学教授的名头来虚张声势扣帽子,真的没有了体面。所谓体面,如果肖教授仔细看看片子,应该能清楚,他无关于嘴巴上说什么,而是那种一个标准,一个原则的坦白。

这是我最喜欢北京文化的地方,有那种见怪了装模作样的文化片子之后的清朗劲儿。有事说事,少装。
肖鹰教授真的还不够资格来说冯小刚粗俗
更何况,如果装的人在市井江湖片里玩小清新,在文化人里撕起来却一腔的流氓习气,那也的确让人醉了。

如果肖教授是老浪子回头了,衷心祝贺他。朝闻道夕死可呓。如果他又是借着装洁癖来搞行为艺术。我们可以众筹一面镜子。


我微博常走火,所以我不装。谁叫你喷冯小刚。

肖鹰教授真的还不够资格来说冯小刚粗俗
储殷看世界
不一样的观点
不一样的世界
微信号:chuyinkanshijie
肖鹰教授真的还不够资格来说冯小刚粗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