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4)即将发布
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4)即将发布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研发的《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4)》将于2015年3月18日发布。
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自2010年2月首次对外发布,时称《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09)》,测评对象为43家较大的市。次年,59家国务院部门被纳入测评范围,报告改称《中国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12年发布时,测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26家省、直辖市政府。2014年发布时,报告改称《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截止目前,该指数的测评已经涵盖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的54家国务院部门以及31家省级政府和49家较大的市的政府。
政府透明度指数测评立足于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有关政府机关主动公开信息和依申请公开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观察、验证。测评指标涵盖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依申请公开与部分个案验证领域(如房屋拆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批等)。6年来,测评越来越偏重观测政府信息的实质性公开,对公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测评的科学、客观,测评秉持依法设定指标原则,所有指标均有法律法规等的依据;坚持测定“有”和“无”,不去评价“好”与“坏”,以确保任何测评人员对测评结果无自由裁量空间;对任何被测评对象不提前沟通、不告知测评内容、不告知测评时间,就连测评依申请公开、发送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也均以个人名义,不披露与项目组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关系。同时,测评还加入了部分引导性指标,通过测评来引导政府机关逐步扩大公开范围、提升公开效果。
时至今日,测评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6年中,项目组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的进步。这种进步体现在测评的得分上,从过去很少政府部门及格、有的政府部门仅仅得几分,到现在虽然测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格,但多数政府部门及格、最低分也节节攀升。这种进步还体现在各类信息的公开情况上,不仅门户网站越来越友好,信息链接有效性越来越高,而且,各种过去认为敏感的信息现在也都逐步解开了神秘的面纱,如财政预决算信息、三公经费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等。这种进步更体现在各政府机关的态度上,一个学术机构给政府机关评分、排名,甚至“指手画脚”,相信相当一段时间在很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心理上是不能接受的,但6年下来,这种独立第三方的评估方式不但被广大政府机关所接受,而且,不少机关愿意虚心听取评估为其指出问题与不足,更愿意虚心改进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简政放权的关键之年,是创新政府管理的重要之年,政府信息公开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社会共享政府信息,也是打造服务型政府、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方面。想了解2014年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实情况吗?那就请关注3月18日召开的《法治蓝皮书(2015)》发布会吧!
发布会时间:2015年3月18日(星期三)9:0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媒体界的朋友及有意参加者可垂询:
1)社科文献出版社:任睿明 联系电话:010-59367263
2)法治蓝皮书工作室:赵千羚 联系电话:010-6401074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
法治蓝皮书工作室
2015年3月10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