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数千年大力士运动走过的历史脚步,和百年奥林匹克举重运动的风雨历程,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而这个奥运会创始项目之一的举重运动到底是什么时候被称为“举重”的呢?世界举重史里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考证,但中国史书上却已经出现了“举重”这个词。举重史学家弗里德.肖德尔先生的研究认为,从埃及的举沙袋,巴比伦和尤梅斯达的举石,中国的举鼎和举石担,一直到现代的竞技举重,举重运动已经有了4000年的悠久历史。在古代的中国,人们在比武中多以举重为首选,这是体育文明的一种表现最直接最简单的表现,它明显优于西方的剑术、拳击,因为举重既易分出高下,又不会伤害对手。
孔子,都以为他是文弱书生,其实他身材高大,力量过人,能文能武,《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是说孔子的力量可以把城门的粗重门闩举起来。这也算是我国最古老的举重活动之一了。
到战国时期,出现了另一种举重形式――举鼎,这个鼎都是中小型的。
秦汉至隋唐时期,古代举重又上升了一步,比较具有规范性,多样性和制度化,在西汉时期又专门制作了练习上举力量所用的手鼎。
到了晋代,则制作了一种作为举重器械的铁杠,取名为“翘关”
长丈七尺,径三寸半,这时的器械已经转的比较正规化了,更加有助于举重运动的发展。
宋元至明清时期,举重发展为以掇石墩和举石担为主要内容的举重比赛,“石墩”是特制的举重器材,两边有扣手可以抓握。“石担”是用一根竹杠两边固定套上石制的圆盘要将它举过头顶,根现在的举重有些相似。到后来则更进一步把举重作为选拔和训练武士的重要手段,爱国名将戚继光还制定了一套练心力,手力,足力,身力的方法,他指出:平时所使用器械,重量分量当重于交锋时,重者既熟,则临阵用轻者,自然手捷,不为器械所欺矣。
在这千余年中,也留下了很多大力士的记载,最著名的应该是楚霸王项羽和女中豪杰孟光,孟光虽是女性却能“力举石臼”这也是我国女子举重的最早记载。经过漫长的岁月,练习的器械已经由金属的杠铃代替了原始的木棒,重量也可以精确的计算了,举重也主要以比赛为主被称作现代竞技举重运动。
第一届世界举重锦标赛是1891年3月28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在1896年4月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界奥运会上举重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当时不分级别,比赛规定动作是单手抓举和双手自由举,后来在1905年4月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第一次划分了级别,共分为3个级别:67.5
,80
,和+80公斤级,直到1919年共举办了19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不过,在此期间的比赛没有一个规范完整的竞赛规则,动作级别总是变来变去,使该项目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1920-1945年,举重比赛一直稳定于5个级别:60,67.5,75,82.5,和+82.5公斤级,竞赛方式也稳定于3项动作,推举,抓举和挺举,不过到1923年的时候中断了13年,接着又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7年。从1946-1963年开始规定每年只举办一次大赛,后来在1964-1987年的24年中举重级别由5个级别改为7个级别(56,60,67.5,75,82.5,+82.5,90公斤级),又改为10个级别(52,56,60,67.5,75,82.5,90,110,+110公斤级),动作由3项改为2项,抓举和挺举。
第一界女子举重世界锦标赛是1987年在美国举行的,当时的女子举重分为9个级别:44,48,52,56,60,67.5,75,82.5和+82.5公斤级,比赛动作同是抓举和挺举,直到1993年的时候才重新变更了9个级别的重量:46,50,54,59,64,70,76,83和+83公斤级。
男子举重和女子举重的竞赛标准一直延续到1998年11月在芬兰拉赫蒂举行的第69届男子和第12届女子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做了一次重大变更,实行男子8个级别(56,62,69,77,85,94,105和+105公斤级),女子7个级别(48,53,58,63,69,75和+75公斤级)的新标准。竞赛动作还是抓举和挺举不变。
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竞技体育比赛中,中国涌现出了无数的举重力士创造了历史佳绩,其中包括中国第一个世界纪录创造者-陈镜开,两破世界记录的大力士-赵庆奎,常胜女将-彭丽萍,女子的举坛巨人-李亚娟等等,都为举重事业作出了贡献。
时间渐渐进入2008年,我们打开国门将奥运迎入怀抱,在这个亿万人心激动欢呼的时刻,五星红旗将再次的在举重大力士的顽强捍卫下由祖国的怀抱中冉冉升起。
附图:
战国早期的曾侯乙编钟举重铜人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举重形象资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