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高考再出试卷门事件

(2009-06-16 08:00:39)
标签:

甘肃

高考

替考

试卷门

事件

高招办

道歉

状元县

杂谈

分类: 评论

                                 甘肃高考再出试卷门事件

 

    一.甘肃高考08替考案之后今年再出试卷门事件

   

    去年,在甘肃天水出现了大面积高考替考事件,在全国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刚过一年,甘肃高考却再出试卷门事件。甘肃省部分考生和家长反映,全国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Ⅱ卷第23题(图2)印刷不清晰,提供的答题条件不完整,导致图2中坐标轴竖直方向的线条印刷模糊,考生无法得到所需的X方向的有关数据,直接影响到第23题(满分13分)中的7分得分。负责甘肃省网上评阅理工类各科非选择题试卷的兰州大学也发现并确认了这一问题。

   

    .甘肃省高招办是如何道歉的?   

   

    甘肃省高招办6月13日在确认这一事实后公布消息并声称, 经核实,这是由于印刷厂扫描设备陈旧老化、扫描效果差,导致图2中坐标轴竖直方向的线条印刷模糊,考生无法得到所需的X方向的有关数据,直接影响到第23题(满分13分)中的7分得分。

  据甘肃省高招办介绍,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甘肃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本着对每一位考生负责的态度妥善解决,给考生一个客观、公正、合理的结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卷细则。对此,负责甘肃省网上评阅理工类各科非选择题试卷的兰州大学组织学科专家组成员和资深中学物理教师反复论证,制定了评卷方案。

  根据评卷方案,第23题中有3个得分点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第3空(1分)如果得不到正确答案,直接关系到第5空(3分)、第6空(3分)两个得分点,考生可能得出多种答案,在评卷过程中均按正确答案对待,按得分点给出全部得分,共计7分。对于未受印刷影响的另外3个空,仍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按照得分点记分。

  为此,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13日公布,对于今年全国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Ⅱ卷第23题中的3个得分点,除空白卷外,不管答案为何,甘肃省均按正确答案对待。

    甘肃省高招办有关负责人说,考生不会因为印刷不清而影响得分,这一问题的责任完全由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他们对此向考生和家长表示诚恳的歉意,并以此为深刻教训,认真反思检查差距,提高工作质量。

   

    三.高考试卷印刷不清怎能让机器顶罪?

  

    在此事的处理决定中,我们没有看到教育部门追究部门内部责任、追究考试试卷印刷质量等问题的意图。好像,犯错的教育部门根本就不该为此事负责,居然将问题归咎于设备老化,更成了笑话中的大笑话。实在是奇闻!严肃万分的高考,竟也会犯低级错误,试卷印刷不清,条件不完整,岂非奇闻?如此文过饰非的处理方式更是天大的奇闻!

  虽然不清楚高考试卷印刷的流程究竟是如何设置,涉及多少关口,有多少人为其把关。但不难想象,最起码要比印教材更严格,要经过更多的层层把关、层层校对,绝不能允许出现一丁儿点错误。可是万分不幸的是,仍然出现了错误。

    高考对于考生和家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此重要的考试,国家和教育系统定然拿出了巨额的资金来支持。作为考试中的核心部门——考试试卷更是重中之重。可以说,高考试卷的印刷“不差钱”。可为什么“不差钱”的高考试卷却出现了质量问题?要知道,印刷质量问题应该是在盗版出版物之类的劣质印刷物上出现的,笔者和十多万的甘肃考生就不明白,甘肃即便再苦再穷,给学生印点清晰的高考试卷的钱应该有吧?这不得不让人们怀疑,这印刷企业和教育部门之间是否存在一些见不得人的“金钱交易”之类。

  明明是出错了,但很有趣的是,甘肃省高招办公布消息之时,还在用词上“锱铢必较”,绝不肯出现一个“错”字,而只用“问题”去定性,却不啻回避了这个“问题”的实质——错误。实际上,严格去抠字眼,根本不能叫“印刷不清晰”,而应说“出现印刷错误”,导致了一道“错题”、一份“错卷”。

  回避“错”字说明,“潜意识”或“显意识”里,甘肃省高招办还想文过饰非——尽管它也表示“这一问题的责任完全由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然而,假如按照它的逻辑去追究责任,似乎最后应该处罚的是设备,则岂非又让设备当了一回“替罪羊”?这或许是学银行——银行每次出错,就会归咎于电脑,或ATM机。

  无奈之下,高招办还想出了一个“高招儿”,对于错题所涉的三个得分点,它规定——只要有答案,就认为是正确答案。这种蛮干的“一刀切”,想必会让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喜出望外,也让另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觉得不公平。一个考生在得知消息后拍手称快,“哈哈,我在理科试卷上写了一首诗歌,原来这样也能得分,太好了。”也有一个考生很生气,“怎么能这样呢?我费了很长的时间才作出来,还挤占了其他作题的时间,结果别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跟我一样得了满分。”另据推算,在甘肃,考生因为1分,名词大约相差1000名左右,这7分,就要相差7000名了,难道没有做答的考生连与答案无关的ABC这样的几个字母也写不到试卷上去? 当然,甘肃高招办用了这一招儿,基本上有望成功化解非难,不至于太过被动了, 但这跟懒政有什么区别?倘若所有的考试试卷都有印刷质量问题,是不是都要给学生满分?

  可是,不论如何善后,我们绝不能容忍的是,甘肃高招办擅自给自己减责,事后不过是轻描淡写地内部处理一下。

  须知,这道“错题”和这份“错卷”,反映出整个高考工作的疏忽。从流程上看,印刷出错,已经不可容忍;错误没校对出来,已经不可再忍;而试卷进入考场拆封之后,未能第一时间发现错误,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直到最后的阅卷环节,才突然发现错误,实在太说不过去了。各个责任环节,必须严肃究责。

  进而,还须追问:既然连试卷都能印错,还有什么错误不能发生?在当地整个高考组织工作之中,又有多少疏忽大意之处“模糊”了?甘肃高招办能否彻底进行整治,而不是明年更换一下机器了事?等等问题,涉及到众多家庭的切身利益,都不能没有一个像样的答案——至少,错不在设备,而在人。

    甘肃有全国著名的“状元县”,甘肃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在全国历来是比较高的, 然而, 甘肃究竟能否把高考这样的大事做好, 在全国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呢?

    老百姓们只有一句话:甘肃高考试卷问责,切莫“从轻发落”,要找出问题的症结,严肃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