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三郎》观后感
(2020-10-07 18:38:32)
我很庆幸看到了这部电影。
这是我继《茶馆》这部电影之后,看到的另一部几乎是同题材的可以给我很多感触的电影。这里说同题材,可能会引起争议,但是从电影本身所要传达的思想方面,我觉得两者是相似的,甚至是异曲同工。
让我用文字来回顾《南海十三郎》的故事吧,它讲的是粤剧名编剧十三郎的故事,十三郎是他给自己取的艺名,因为他是南海家的第13个儿子。这个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伶牙俐齿,经常惹教书先生生气,也经常“顶撞”自己的父亲。与其说顶撞,不如说他喜欢说实话,他会当面点出父亲不停的讨老婆,生了17个孩子,却不认识他们谁是谁,谁是谁的妈。与父亲下棋,从来不让棋,即使闭着眼睛,也可以赢过他。
这个孩子是真的聪明,他是真的用脑子来想事情。
十三郎在香港读医学院的时候,对自己的“初恋”一见倾心,随后追随她去了上海,弃学,但是恋爱无果。
十三郎喜欢听戏,别人听戏用感情,他用脑子,会在心里追随这出戏的每个词,因为无法忍受已有曲目的槽点,他写了一出戏给了当时的名角小五哥。哪想这出戏一炮而红,十三郎也随之成了有名的编剧。
十三郎创作的时候,三个写手也跟不上他的创作节奏。他把那些跟随他的人羞辱的一文不值,别人都说他狂。
后来,他遇到了唐先生,唐先生有学问,对戏也是痴迷,他们简直是遇到了知己。
到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十三郎追随抗战的步伐,做了随军编剧。他编的剧主要以鼓舞士气为主,但是,在当时,人们并不喜欢这样的戏。人们喜欢女人搔首弄姿,脱衣服这类的演出。十三郎看不惯这样的戏,得罪了军队里的领导,从此,没有工作可做。
战争持续了很多年,人们一直喜欢娱乐至死的表演,十三郎一直坚持自己,最后弄得穷困潦倒。
他疯了,因为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遇到了他的初恋,只是换来对方一句“这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殊不知,这段感情对十三郎的重要性,他把这份感情写成了他的第一部戏,他一直带着她送给她的眼镜,即使后来他疯的时候也一直带着。
十三郎太重情了。
他疯了,成了流浪汉。别人都说他疯疯癫癫,到底是真疯还是假疯,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的徒弟唐先生的出现,让他愿意再次面对现实,但造化弄人,在他洗漱清爽,准备去看唐先生的演出时,唐先生突发心脏病死在了戏剧演出的现场。
十三郎这次直接进了精神病院,一待就是5年。
5年后,十三郎出来了。上山进了寺庙,做起了导游的工作,因为他简直是个语言天才,为寺庙接待了很多外国游客,寺庙的香火钱增加了不少。
有一天,十三郎碰巧接待了一位来为主人祈福亡魂的仆人,闻知自己的父亲一辈子山珍海味,最后绝食而亡。
十三郎心灰意冷,下山,彻底做了流浪汉,最后光脚死在大街上。
这个故事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看完,很唏嘘。影片的最后写着几个字很触动我,“献给全港的编剧,共勉”
。。。。。。
我在心里想着十三郎的故事,又在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让他过得不那么悲凉又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呢?
十三郎太坚硬了,这种坚硬不能保护他,反而会让他受到更多的伤害。他的内心是敏感和脆弱的,他的行为却是裸露和不屈的。
有什么样的方法让他可以保护自己的创作才能,同时又能让自己保全下来。
在这部电影中,他自始至终都没有为自己说过一句话。
他就是那样疯着,所以在他疯的那些年,他的心里是清醒的吗?他又是怎样看待生活在他周围的人的生命呢?
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
这是一部很悲伤的电影,却以喜剧的形式呈现。有机会,值得去看看。
前一篇:2019年总结,2020年展望
后一篇:最近看的几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