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论自语0107(以德服人)

(2007-05-07 12:16:28)
标签:

论语

感悟

致用

分类: 论语渝禅
 文/汪渝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自论自语】

突然想起,电影方世玉系列《谁与争锋》里面的方世玉老丈人经常说的一句话:以德服人,暂借这个“以德服人”为题目吧。

这里的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我个人认为“贤贤易色”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能够重视贤德的人所要做的第一点就是不以“个人私欲”为重,只有具备大公无私的心态,才能去孝敬自己父母,也尊重他家老人;才能忠于事业,也忠于国家;才能对朋友讲信用,也对来往的人讲诚信,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对于“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我有些新的理解,在今天社会中,我认为学习主要分成三条线来开展的。

第一条线,就是父母从小要灌输和引导孩子的品德的修养,给予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小孩生活周围都是有品德的人群),这样的耳熏目染,一定会陶冶出一个好的“底子”,特别在孩子成长之前最为关键,因为孩子在成人前的判断力较差,所以言“子不教父之过”,这条线的学习需要父母来帮助完成。

第二条线,就是在学校的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虽然也包括德行的教育,但更多的教育所授予的是学习的基础办法以及学习的方法,在学校中孩子所处于的环境也很重要,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的是孩子周围的朋友,因为孩子未定性,可以随时走偏路,不能好好学习,所以老师的管教的水平尤为突出重要。在学校里面的学习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因为其教育是集中的,时间也较长,所以言教育是百年大计。

第三条线,是毕业后在工作岗位的学习,这里的学习是谋生手段以及个人价值提高的学习,这里的学习以用为主,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更具备实际性,这个阶段的学习会根据工作所服务的内容而不断进行改变,这时候个人的成长也更为有方向性、目的性。

一个人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任何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品德,只有如此,所获取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得益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