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感悟渝情 |
文/汪渝
事件一:
2005年7月14日至2006年7月12日,加拿大小伙凯尔·麦克唐纳以一枚红色大曲别针为资本,经过16次物物交换,最终不仅实现了换房子的梦想,而且还与兰登书屋公司签订了出书协议,并把电影拍摄权卖给了好莱坞梦工厂。他成功换物的主要流程如下:“一个红色曲别针”换“一支鱼尾形圆珠笔”换“一件骷髅头把手饰品”换“一台野营微波炉”换“一台旧的家用型发电机”换“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啤酒桶加一张欠单(要装满啤酒) ”换“一辆雪橇摩托车”换“一个免费度假安排”换“一辆旧的两用货车”换“一份录音棚的合同书(50小时录音、50小时混音制作) ”换“美国凤凰城免费租用一年的双层公寓”换“与著名摇滚歌星艾丽斯·库珀一起喝下午茶”换“电视演员科尔宾·伯恩森在新片中提供的一个演员角色”换“一套房子”。
事件二:
事件二发生在国内,2006年10月15日,一个网名“艾晴晴”的女孩在新浪网开博,她在开篇文章中公布了自己的辉煌“梦想”——用一枚曲别针,花100天时间,实现换回一幢别墅的梦想,并且图文并茂地将自己当天经过三次交换成功地用一枚曲别针换回一部手机的过程展现在博客中。“艾晴晴”在博客中称,自己要效仿国外小伙子凯尔·麦克唐纳,实现以曲别针换别墅的梦想,“只不过我要做的事挑战难度更大,因为国外的那个小伙子仅仅是被动地在网上以守株待兔之方式交换,而我将选择在现实中主动出击,他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而我期望仅仅用100天来实现自己的这个大胆而天真的计划”,并请网友一同见证。
就在网络沸腾的同时,“艾晴晴”被网友踢爆其真实身份――曾参选今年超女,并入围杭州赛区20强。“艾晴晴”在经过一段时间沉默后在博客中坦承自己就是超女杭州赛区20强的王晓光,并表示:“一周以来,在现实中遭到一次次的冷遇和无数人的不理解,在网络中很多网友说很难听的话,都给我带来很大压力,面对越来越尖锐的提问,我终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曾经自认为坚强的我还是哭了……”
在众说纷纭中,截至到目前“艾晴晴”在博客中宣布换物活动的最新进展:“一枚曲别针”换“一张照片”换“一个玉佛吊坠”换“一部手机”换“一条珍珠项链”换“一部630万像素数码相机”换“一张1961年发行的第26届世乒赛的纪念邮票”换“两瓶五粮液酒”……
以上两个事件中的主人翁都是采用物物交换的形式获取(满足)自己的需求,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从凯尔·麦克唐纳和艾晴晴两个人的物物交换事件来分析,他们物物交换的发生(或说过程)符合了交换的五个条件。
一是交换至少要有两方,他们的物物交换在某一阶段(或者某一次)是双方进行的,但由于他们物物交换事件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市场经济中),从而引发了众人的关注,众人作为交换的“外围者”参与了每一次的交换,另外结合他们整体的交换价值链和交换传递性的透明度,我们可以看出参与这个物物交换过程至少有两方,甚至是多方参与的;二是交换每一方都有被对方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正常的物物交换中,“有价值”是对方的东西针对我而言,这种价值除了表象的物物交换所带来的满足,还有其他方面的,例如艾晴晴在交换中,有些人为了“亮相参与”或者说“助人为乐”而和她进行了交换,艾晴晴的提供物除了本身的价值之外,它存在很大的物品(产品)附加值,这种“附加值”也是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而存在变量的,一旦提供物价值和附加值之和能达到或者微超过对方的提供物价值,那么就有可能达成交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