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果子?( 唐古特白刺)

标签:
杂谈 |
发现地:甘肃 兰州 五泉山
。
唐古特白刺(又名白刺,酸胖,沙樱桃)落叶灌木,高1-2m。多分枝,弯、平卧或开展;不孕枝先端刺针状;嫩枝白色。叶在嫩枝上2-3(4)片簇生,宽倒披针形,长18-30mm,宽6-8mm,先端圆钝,基部渐窄成楔形,全缘,稀先端齿裂。花排列较密集。核果卵形,有时椭圆形,熟时深红色,果汁玫瑰色。果核狭卵形,长5-6mm,先端短渐尖。
生于沙漠或半荒漠的湖盆沙地、河流阶地、山前平原积沙地、有风积沙的粘土地。常见于盐碱荒漠和中重度盐渍土上
果实可提取生物色素,可以食用(天地良心,果实味道太差了,非到饿死的程度不会下咽,呵),果入药,治疗胃病,功能效果同西伯利亚白刺。猪吃大白刺果有催肥作用;枝、叶、果可作家畜饲料;优良的固沙植物。
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ul):蒺藜科,白刺属,落叶小灌木。耐旱、耐寒、耐瘠薄、极耐盐碱、抗风沙,是优良的改良盐碱地及防风、护坡的优质材料。另外,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与野生白刺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唐古特白刺茎较直立,嫩枝上叶多为2~3个簇生;叶宽倒披针形或长椭圆状匙形,长1.8~2.5cm,宽3~6mm,全缘。果穗较密,核果卵形,长0.8~1.2cm。生长量大,它耐旱、耐寒、耐盐碱。果实红色,含糖量可达18%以上,既可生食又可作饮料,也是盐碱地区重要的绿化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