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为救瑶族少年,险些摔下山崖

标签:
杂谈 |
点击进入生活567首页
点击进入节目精彩视频
湖南省江华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瑶族同胞有一个传统,非常重视教育。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很多孩子们到学校,要翻山越岭几十公里,就是这样,瑶族同胞也要让孩子坚持读书。可是,今年八月底的一天,当地贝江乡凌江完全小学,有一位叫赵永 华的老师给我们栏目打来电话,说他的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在即将升入六年级的时候,却不得不离开学校,他感到非常可惜,心里很难过, 但又没有办法。这个孩子叫赵伟凯,为什么让老师那么惋惜,小伟凯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记者赶到了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随着赵老师一起,前往小伟凯的家中。
赵老师骑着摩托车,带着记者一起,前往小伟凯的家:贝江乡鱼晒村。这段路程有十五公里,而且全是山路,不通汽车,只能骑摩托车上山。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记者来到了鱼晒村。山谷里的这一座木头房子,就是小伟凯的家。
记者到的时候,小伟凯正在写作业。记者注意到,他拿笔用的是左手,姿势很别扭,字也写得歪歪扭扭的。
到县城的医院诊断以后, 医生的话让小伟凯的妈妈大吃一惊。
医生说很严重,再不治疗就治疗不了,变成残疾,年龄大骨头长,没有劳动能力。
小伟凯竟然会变成终生残疾。这一下,家里就像天塌了一样。小伟凯的成绩非常好,他的家里挂满了奖状。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小伟凯的母亲赵雪英说:“我带他去医院说要很多钱,那时要两万。”两万元,听着并不算很多,对小伟凯家来说,那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小伟凯全家4口人,只有六分山地,每年只能收千把斤番薯,连口粮都不够,吃粮还要靠买。小伟凯的父亲打工每年挣的三五千元,也就够全家吃饭穿衣的花销。虽然现在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必须先垫付。小伟凯的家里怎么也拿不出几万元,难道只能看着小伟凯变成终生残疾吗?
小伟凯不想家里借钱为他治病,想放弃治疗。那他想考大学的梦想怎么办?
小伟凯的手臂不能写字,怎么能上大学呢?既然想上大学,小伟凯为什么不同意借钱治病呢?
他有一个哥哥,刚刚初中毕业,就去广东打工了。父母为了他们弟兄两个读书,真是操碎了心。他知道父母的辛苦,小伟凯真是太懂事了。平常在家他会帮妈妈做家务,盖谷子,烧火。
小伟凯已经决定下学期不去上学了。但是暑假里,小伟凯回了两次学校。
他的同学都很想念他,想念他的好,想念和他一起玩的时光。
小伟凯的父母因为没有经济能力给小伟凯治疗,感到很愧疚。
小伟凯的右臂一旦残疾了, 不仅不能去上学,将来的生活也是个问题。县城医院的医生说,小伟凯的胳膊只有大医院才能治疗。记者和小伟凯的父母商量以后,决定去省会长沙看一看。
小伟凯的父母为了给儿子治病,已经积攒了一千多元,这点钱哪能够呢?他的父母想找乡亲们帮帮忙,看看能不能借到一点钱。
大瑶山里的群众居住十分分散, 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到了最近的一户邻居家。小伟凯的父母跑了整整两天,一共借了1000多 。
为了节省花费,小伟凯的母亲自己带着儿子去省会长沙,他的父亲留在当地继续打工,争取再多挣一点钱给儿子治病。记者提前电话询问了长沙市的几家大医院,最后决定,带着小伟凯去湖南省马王堆医院试一试。
上午十一点多,小伟凯的母亲带着儿子,来到了长沙,安顿好以后,小伟凯和妈妈来到了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先做了门诊检查。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骨科主任贺主任说,小伟凯的手臂畸形已经很严重了, 目前是比较好的治疗时期。
手术要两三万元,可小伟凯的妈妈只带了两千多元,差得实在太远了。
记者带着小伟凯的奖状找到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医务处处长李泉清,他说说:“我们医院对贫困病人优惠百分之十到二十,对相当贫困的优惠力度更大。”
一下子减去了百分之二十,而且李处长还答应,先让小伟凯住院,费用的事情慢慢再想办法。小伟凯的妈妈赶紧办理了住院手续。
医院经过开会决定除了2000外,其他全部免除。第二天就为小伟凯做了手术。湖南省马王堆医院骨科主任贺学军说:“手术很成功,畸形矫正了,恢复了正常倾斜角,术后要四六周以后锻炼,完全恢复要三个月。”
赵伟凯术后回来 :“谢谢所有帮助我的人”。
谢谢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很平常,可是对小伟凯来说却非常温暖。这一声谢谢里面包含了他无限的感激,对好心人的感恩,还有对新生活的憧憬。愿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