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ctv.com/program/sh567/02/index.shtml
艾滋病宣传日系列专题节目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为了更好的关心艾滋病患者,做好消除歧视艾滋病患者的宣传工作,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遏止艾滋病的传播,我们栏目于12月4日至6日特别推出三期防治艾滋病系列专题节目。节目将通过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真实故事,走进艾滋病患者生活的村庄,展现他们不同的生活状态,关注农民工群体,普及相关防治艾滋病的知识,同时采访了艾滋病义务宣传员濮存昕,以更好的体现国家对艾滋病医治、宣传工作的重视和相关政策,传达社会及栏目对艾滋病受害者的关爱。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2/13/13/29/1176e635cd8.jpg
我们的记者首先来到湖南省辰溪县黄溪口镇芙蓉村,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可是5位村民却离奇死亡,那么死亡名单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一次大规模的检测后几位村民相继被确诊为已患艾滋病。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民怎么会染上艾滋病毒呢,他们的情况立刻引起了怀化市疾控中心的重视,让人震惊的是,已经去世的陈元炊、廖明国、廖生刚和瞿祖福和已经确诊的廖华都曾经同一时间外出打工,又同时回到村里,另外,他们的发病症状也相似,都高烧不退;根据我们记者的采访,原来他们的打工经历就是去河南“采浆”,所谓的“采浆”就是地下卖血。1993年,芙蓉村的陈元炊与廖华等8位村民,在外面打工时加入到了地下卖血的队伍。可怕的是,这个过程中,同类血型的人血红蛋白混合在一个容器中,如果卖血者中掺杂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当蛋白再次回输到其他卖血者身上时,血的无序流通就会导致艾滋病病毒的疯狂传染。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2/13/14/0/1176e63f601.jpg
据了解,目前全球艾滋病感染者已达5600万,专家估计全球现在仍以每分钟增加11个,每天超过1.6万个HIV感染者的速度扩大流行。尽管目前在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的研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无法根治,药物只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寿命。据统计,每年怀化市的外出务工人员有80万,从外地流入怀化的农民工有20多万,怀化艾滋病感染从1998年发现首例输入性感染者,2005年只发现35例,到2006年就发现103例,病例数是成倍地增长。在这些艾滋病感染者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农民。艾滋病在临床上分为四期,感染初期是7到15天左右,表现主要是发烧,类似感冒的症状,通常持续7---15天后就会消失,此后,病人便转入了无症状的潜伏期,潜伏期发病之前跟正常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症状,这一时期可以持续到7--10年。潜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呈阳性反应,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强的传染性,是传播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如果它引发了感染和肺部肿瘤的话,它就进入了艾滋病的前期,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烧,呕吐,消瘦,消化不良,腹泻,这个发病期不会很长,最后就是艾滋病期。专家说,艾滋病患者一旦进入了发病期,也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2004年4月,湖南省疾控中心在怀化成立了洪江区关爱中心,专门为那些经济困难并自愿服从管理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的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并尽可能多地提供关怀和支持,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芙蓉村的另一名艾滋病患者阿兰正在这里接受系统治疗。洪江区关爱中心给予他们的是友谊,给他们的感情就像家人,对待艾滋病人和感染者,中心是以平等和互相尊重的观点来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的,让他们倍感温暖。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2/13/14/1/1176e64bb7d.jpg
艾滋病让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尤其是艾滋致孤儿童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的记者来到山西省新绛县阳王镇阳王村,采访了艾滋病致孤儿童尹伟龙,尹伟龙今年14岁,从记事起,他就明显感觉自己与别人不同,母亲因为输血感染艾滋病,父亲也不幸感染。当时尹伟龙只有3岁,他还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只是隐约记得从没有小朋友找他玩,也很少见父母和别人说话。2003年10月,尹伟龙的父母亲最终因为艾滋病相继去世。正是从那时起,10岁的尹伟龙第一次知道了艾滋病这个名词,并且眼睁睁地看着病魔夺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到当地疾控中心检查后,尹伟龙自己并没有被感染。从此,尹伟龙就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里没有什么收入,为了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问题,76岁的爷爷每天要去捡破烂卖钱。爷爷捡破烂每月能挣来100多元钱,刚好维持一家三口的吃饭问题。可是不幸并没有因为父母的去世而结束,一年前,70岁的奶奶也被查出患上了食道癌。根据他家里的实际情况,当地的疾控中心联合民政、教育等部门对他们家进行生活补助。这样,尹伟龙家每年就能拿到政府的补助近2000元,但是艾滋病对这个家庭的影响却没有消失。2003年,国家出台“四免一关怀”政策,规定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尹伟龙虽然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正常上学读书,即便他是健康的,可是他仍摆脱不掉艾滋病造成的阴影。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2/13/14/2/1176e65f117.jpg
去年,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全国艾滋致孤儿童的数量约为8万人,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心理关怀,他们将会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专家说,如果不及时对这样的孩子进行社会关爱和心理疏导,他们极容易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慢慢地,尹伟龙升入初三,他还是很自闭,不愿接触别人。今年10月,尹伟龙辍学了,他刚刚14岁,他最大的想法就是谁能来帮他再换所学校,换个新的环境。看着尹伟龙这么小的年纪就不上学,那以后该怎么办呢?这让76岁的爷爷也发愁了。尽管上学的事还没有着落,但是尹伟龙现在每天仍抽空多看点书,因为他希望着能再继续读书,能圆自己上大学梦。现在,当地的疾控中心已经帮尹伟龙联系好一所学校,这所学校说只要他能通过期中考试,即可录取他。现在尹伟龙每天都在家里看书学习,他也希望通过努力能实现自已的人生理想。我们也希望他能抹去内心的阴影,不要再让艾滋病成为心理包袱,能够快快乐乐地生活。
可是对于那些少不更事、自身已经被艾滋病感染的儿童,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新绛县阳王村的三个艾滋病儿童都在山西临汾市传染病医院的红丝带小学接受治疗,我们的记者驱车300公里,用了四个小时来到了红丝带小学。这所学校由美国艾滋病防治基金会出资修建。全校只有一个班,20名学生。他们来自山西全省不同地区,而且全部都是因为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儿童。这些孩子之中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只有6岁。杨晓,是新绛县阳王村人,今年12岁,也是这些孩子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位。2003年,杨晓的父母亲由于艾滋病去世了,不幸的是,他在当年也被查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杨晓原来也在本村的小学读书。但是同学们似乎很难接纳他。为了能让杨晓更好地接受教育,脱离原来的成长环境,今年3月份,他被当地的疾控中心送到红丝带小学进行免费治疗和学习。在红丝带小学,一共有三位女老师。她们都是志愿者,因为在这里教书,是没有薪水可拿的。经过了解,这三位老师中有两位是艾滋病病人,她们都是通过输血感染病毒的。刚开始面对艾滋病时,她们也曾经感到绝望。但是现在,她们要把更多的关爱带给这些孩子。张新平老师是这个学校唯一一个没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有了老师们的帮助和关爱,现在,杨晓在这里每天像正常的学生一样按时上学读书。除了上课,杨晓每天还要按时吃药,这也是国家免费发放的。目前,他来到这里已经有8个月了,老师们都说他的身体和性格都在一步步变好。杨晓说,他以后长大了,还想坐上火车来北京看一看呢。从2004年起部分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每年会来北京参加夏令营活动,或者到爱心家庭里去享受温暖,但是如何让全国所有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都能快乐的生活,这应该是全社会都来关注的问题。
http://122.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2/13/14/4/1176e672777.jpg
我们再来关注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艾滋病越来越向农民工或大学生人群蔓延,所以农民工的艾滋病问题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的记者来到北京市某建筑工地,被采访人叫曹则富,人称小曹,今年32岁,来自河南省新乡市某农村,来北京打工五年了。小曹从过年后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没有回家了,晚上没事干的时候也是他想家的时候。小曹现在一天在这干活八个小时,他说白天大家都是忙着干活,晚上工友们可都有点难熬,有些工友会去那些发廊,洗头房等场所消遣。农民工对艾滋病知
识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专家都在呼吁要加强对农民工宣传艾滋病知识。目前,全国已经约有一亿以上的农民工,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身处陌生的环境,大部分都是一年半载才回家团聚一次。他们年纪大都在25岁至45岁之内。我们的记者在工地上做的50份问卷调查中,发现有近一半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艾滋病,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这些血气方刚的青年,由于来自精神、物质、生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性问题。希望他们能够懂得一些知识,珍爱自己的生命,防止艾滋病问题从性传播的角度来侵害农民工这一人群。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2/13/14/4/1176e67bbaf.jpg
目前,国家也正在积极向农民工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11月24日,由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在中央财经大学,举办“红丝带之路——一起走过”启动仪式。本次活动倡导北京10所高校联合起来,在11月25日至12月5日期间,向大学生和农民工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目前,全国已经出现过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事例,大学生也逐渐成为艾滋病的高发人群。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国家正在积极地想办法,比如经常性地对大学生和农民工进行性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定期给农民工工地发放安全套,坚决遏制艾滋病在大学生和农民工群体中蔓延。
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2/13/14/5/1176e6852e3.jpg
在第20届世界艾滋病日,我们希望通过宣传,能架起人们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而在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致孤儿童上,我们更需要互相关爱,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生活和呼吸,关爱,才是对艾滋病的最好疫苗。让我们一起“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希望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都能在关爱中成长起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多给艾滋病致孤儿童以及艾滋病儿童一些爱心,多给他们一些帮助,我们也会享受到阳光和温暖。
http://www.cctv.com/program/sh567/02/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