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数学教师的建议汇总(一年级上学期)

(2013-07-10 15:11:46)
标签:

教育

分类: 给老师的建议汇总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工作经验及建议 王樱霏

1.相信学生,合理放手。

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合理放手。在教5以内加法的时候就让孩子动笔整理,接着在后来的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孩子就使用了前面的结构,自己整理,小组讨论,甚至有一定的思维提升性问题。

2.退位减法的研究与实践

15-9看似简单的计算,藏着大问题。必须要进行小棒的动手操作,十根捆好的一捆,外加零散的。问题设计:怎么拿走9根?出现多种思路后,要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哪种方案最简便的结论。

3.钟表教学:要讲练结合,讲一个知识点,立刻操练一下,使用表的模型进行拨的操作,比摆的操作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是在动态的进行学习。

 

给一年级(上)数学老师的建议 刘艳

 

一、一年级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实践,在做中学习数学。

1)在学习《物体分类》这一单元时要让学生自己从家中多带一些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和球。课堂上安排猜一猜的游戏,把带来的日用品放进袋子里,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物体,学生非常愿意操作。

在《你说我摆》这一课中,我们利用学具盒中的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让学生充分的摆,滚、摸,在体验中掌握各种物体的特征。

2)《加减法》(二)第一课《捆小棒》中既要用到小棒,又要使用计数器(人人一个),在说数,捆小棒,拨珠子的过程中学习数位,数的组成。

3)《有几瓶牛奶》凑十法起始课中要让学生多次使用小棒摆一摆,理解算理,破十法也是一样。

4)在认识时间一课中,课前要让学生尽量自己动手制作表盘,两根针,不要秒针,在制作过程中孩子对表盘的组成会有初步的认识,这样就会有时间的知识贮备,课堂上才会更快会更好的进行知识链接,包办代替的家长恰恰剥夺了孩子的知识储备,所以课堂学习慢。

二、关于口算教学的建议。

1.10以内的口算。

  这一部分口算是整个计算的基础中的基础,必须滚瓜烂熟。由于学生已有学前班的基础,因此算对不是问题,但题量多时准确率不行,速度慢。因为一共有110道题,所以不妨放在一起,计时5分钟练习。经过三周训练,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都能达到108道。

2.20以内加减法口算。

  1)重视课堂算理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算。

   课堂上分三次摆小棒,每一次都要有不同的目标。第一次:用小棒数一数9+5=

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 数法,有的快,有的慢,有的不准确。第二次:摆一摆,试一试,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一下子就能看出9+5?学生想到拆分5,把5分成14,9+1=10,10+4=14,第三次:刚才拆分的是4,还可以怎样拆分,再摆摆看。学生想到拆分9,把9分成54,5+5=10.10+4=14.三次摆小棒的体验让学生明白要先拆分,再凑十,后计算,这种方法就是凑十法。比较中感觉凑十法比数一数的方法要快速,准确。这样学生才会心甘情愿的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去运用。

2)训练方法要循序渐进,方法多样,遵循儿童成长规律。

及时练。当天学完的口算,可以写在大白纸上,采用开火车练、随机抢答、两人比赛等形式训练。

卡片练习。利用课前两分钟,教师举卡片练习。

游戏卡片。把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发到家长公共邮箱中,请家长下载制作成口算看片,同桌进行口算游戏。如:小老师、金钩钓鱼、比谁快等。

口算小老师在课前两分钟为同学们出题,学生听算说得数。

5分钟计时器计时口算。(教师准备计时器,不用总看表,到时间自动发出声音,学生停笔做好。)

3)口算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持之以恒,每天坚持。实践证明口算的目标不宜过高,20以内的加减法5分钟以60道的标准最好,让人人都能实现目标。

4)注重过程评价,不断鼓励学生的进步。跟踪记录学生一周口算的成绩,评选口算大王、口算小能手、口算进步奖。让步每个人都能看见自己的进步足迹,收获成功,学生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下周的口算练习中,乐此不疲。

5)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口算训练,但也要讲究方法和体系,加强口算知识间的对比。如10以内的加减为一类,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为一类,20以内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一类,切记单一练习,没有比较,这样容易混淆。

6)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口算卡片进行整理和复习,在学过10以内的加减后整理一次,20以内的再进行一次,加法一课,减法一课。我采用4人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4张桌子合起来,学生先分工,有的负责摆和粘,有的负责找卡片,有的负责刷胶。教师为每组准备大白纸,让学生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把这些卡片排好队,粘起来,再放到黑板上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发现。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只完成书中一种排列规律的教学,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开发了智力,提高了能力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最后把学生的作品在走廊内展览,在家长会上让这4人小组展示自己发现规律,受到家长的好评。

三、练习卷做完一张让学生自己粘在积累本上,周末回家家长翻阅一周来的成绩,找到问题,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切记学生的积累本一定要A4大小。)

四、注重讲题、编题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一年级会写的字不多,但是说要比写容易,因此在每天的数学课上一定注意学生说完整,说思路,说想法的训练,这为学生今后数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四、钟表的教学是本册书的重难点,也是我所上的初建和重建课,我建议用4课时完成:1、认识钟表和整时。2、认识半时。3、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4、找联系,对比练习。经过我们的实践 这样的安排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给一年级(上)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  王樱霏

学生心理分析:

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是惊人的。对于正规的课堂的认识是从入学第一天开始的,数学在孩子们的原有认知层面就是数字。大多数孩子会认为数数和十以内的加减法都是在学前已经会了的知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充足。但不出一个月随着课程的进行,孩子们认识到数学不仅是数字和加减法,还有表达能力,思维水平,而且数学不是在课程上的,竟然是在生活中的。所以有小部分孩子有短暂的迷惘。教师要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孩子们轻松而快乐的增长学习能力,适应学习的进程;同时在数学课上要培养孩子专心听、周密思考力习惯和能力。

具体的建议如下:

1. 在操作与体验中学习。随着经验的累积和新的数学教学理念的影响,越来越觉得调动各种感观,让孩子们立体的学习是非常有效并有长远发展的意义。几乎每节课都有动手操作的环节,自我讲述环节,交流互动环节让孩子在自我生长中学习。例:从数数开始,到加减法的意义,几乎都每节课学具的参与,有图片、小棒、雪花片等,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过程中理解算理。在加、减法表的学习时,让孩子们准备好加减法的卡片,与同桌合作探索制作加、减法表,寻找、发现、掌握规律。体验的过程深深留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学习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在玩!

2.设置数学游戏,学习或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能力。比如:在学习完加减法之后,使用扑克上了一节练习课。两人小组合作,第一局由我制定游戏规则;第二局更改规则;第三局全班商讨一个规则,大家试玩;第四局小组自己定规则;最后玩反应能力。每一局的练习重点都有所侧重,把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加、口算练习速度,合作协商都融入了每一局的游戏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结合一年级的教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一一对应,有序,转化等

4.数学语言和思维的链接,训练学生讲题,陈述思想。语言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孩子们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了,才算是基本明白了。

5.解题策略——画图。一年级的孩子本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一年级别后半期会出现一些纯文字的题目,或者小聪明题,教给孩子会数学符号表示题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自己的思维,帮助理解题意。

6.数学学习生活化。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世界和世界的数学。比如:钟表知识,从开学开始每个星期都留一点实践作业。本周认9时,3时。本周认6时和12时。就这样把生活中的知识分散在生活中先认识,在真正学习钟表知识时,孩子们已不再陌生。

8.口算训练方法,保持兴趣,呵护自信,提高速度。我们都知识新接触一样知识的时候,都是不熟练的。所以一开始并不要求速度。一周以后,30道题,要求5分钟完成,二周以后,要求36道题3分半钟完成。在这样一个不紧逼的环境下,孩子们没有惧怕的情绪,口算的准确率也较高。

 

给一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 矫红萍

从四年级再次走进一年级,我内心最大的声音不是来自于即将步入五年级学习的孩子与刚进入一年级学习生活的孩子之间从行为到习惯到能力上的巨大反差,而是来自于知道了孩子成长过程之漫长需要他们有足够的学习安全感、需要他们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以及需要他们有足够的学习自信去支撑起学习这片天地。

一、学习很重要,帮助孩子创造足够“安全的”学习环境。

     1、不断地“告诉与分享”正确的做事方法:课堂上,很多时候会有不和谐的声音、行为,一年级的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就更不足为奇,可以对这种行为和声音说:“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你这样做——会更好,试一试。”“孩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对大家造成了影响,给大家带来了麻烦。”“孩子,大家等着你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感觉噢。”相信孩子有时候只是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而我们只需告诉他(她)对的做法,一遍,两遍……

2、考试前,慧儿到我身边说:“老师,我怕我考不好。”我抱抱她,说“孩子,把你会答的都答出来,写对写准,老师就觉得你很棒,如果有难题,你努力思考也答不出来,没关系,考完试老师帮你讲,把它搞明白就是了。”面对考试已有不尽的顾虑,如果还要孩子幼小的心灵背负起“对得起老师、对得起父母”的层层压力,何处才是孩子心灵上安全的港湾?

所以学习中,让孩子少听到一些指责、少听到一些批评、少受到一些惩罚,就会减少一些学习带给孩子的不安全感;所以学习中,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陪伴,就会增加学习带给孩子的美好感觉。我想教育应是理想如此,我心向往!

二、学习很重要,需要我们帮助孩子生长出足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学习兴趣和能力是说教所无能为力的,高强度的训练可以操练出一定的应试能力,但真正的兴趣和综合能力一定是一节课一节课生长出来的。与大家分享本学期的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甜蜜体验。

1、动手操作,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几乎每堂课都能带孩子动手做一做、玩一玩——摆小棒、点数物品、分类实践活动、几何形体拼搭、拨钟表等等。如此学习,孩子愉快地说:“老师,我感觉上数学课很有意思,时间过得真快,就像坐飞机——孩子妈妈解释说至今孩子觉得坐飞机是最有趣的事,他一定是觉得数学课也十分有趣才如是说”;如此学习,同办公室老师说:“看着你们每天忙乎得太有意思了,要我是孩子,我也喜欢数学课”。实际上,动手操作只是一个表象,而本质则是在这种实际体验中,让孩子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如此一来,孩子把知识就真正学会了,学懂了,即使某个地方没搞懂,他还可以自己继续去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这等于是把探索研究的方法给了孩子,有了“渔”就不愁无“鱼”了。

2、设计数学游戏,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凑十的思想既是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核心思想,这种凑十的思想实际上还是以后学习简算凑整思想的一个基础,怎样把这一个知识让孩子牢牢掌握呢?当时,在学完10的组成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凑十的游戏,写出010(其中5的卡片写2张)共12张卡片,找12个同学每人领取一张卡片在台前一排站好,下面同学说“几和几凑成十?”台上人马上去找能与自己卡片上的数凑成十的持卡人,找完后,台下人一起说“19凑成10……”一次游戏结束,台上人将手中卡片依次往下传一个人,这样,游戏又可重新开始,台上人玩得差不多时,台上台下的人可以互相交换角色继续玩,就这样在游戏中,孩子们将凑十的思想再一次巩固。本学期这样的游戏还有玩扑克也是孩子非常喜欢的……玩游戏只是表象,在玩中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这是本质,如此,数学就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固有知识,而成为一种生活化、实用化的有用的知识,这是多么必要的一种学习认识啊!

3、结合一年级的数学知识,课上课下双管齐下,一起向孩子渗透数学思想:一一对应、有序、转化、凑整等数学思想都是数学的精髓所在,一年级的孩子怎样学习这些精深的数学思想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以一一对应的思想为例说一说我们的做法——在比多比少一课,孩子首次接触到一个对着一个摆,这个方法叫一一对应,用这种方法孩子们摆出了6个小松鼠与6个盘子同样多,6个小松鼠比5把勺子多,6个小松鼠比7个杯子少,课上的学习如果在生活面前止步,知识只能说是死知识。还记得学完这一课之后,下午学校的间食是果酪,于是我们让孩子来给同学们分小碗、分勺子,每个孩子都给机会参与,边做边说“一个小碗分给一个小朋友、一个小勺子分给一个小朋友……”接下来几天的分水果也是让孩子们如此去体验感受,并把这一体验感受活动带回家,让孩子在家中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为家人分餐具水果等等,精深的数学思想转化为了可见、可做的具体的事情了 ,从而也真正成其为孩子的思想了。在后来书中P21页出现的小车过桥那一题时,我教了这么多次的一年级,在这一批孩子中出现了用一一对应思想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新方法,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    

4、学习生活化,对于数学难点知识,精心设计活动,帮孩子弥补不足的生活经验,丰富生活积累后再进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整时与半时的教学历来都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难点,本学期从一开学我们便将这一知识作为一个研究主题进行教研,最后确定了如下教学过程——开学初学习点数物品时,就布置实践作业,回家用点数的方法数出钟表上有多少根指针、多少个数字、多少个大格,可谓一举多得,既复习了点数的方法,又在生活中认识了钟表表面的有关知识;之后又分几个星期布置数学实践作业,先认几个重要时刻3时、6时、9时、12时,后来再认整时时刻;在学期后期要学习钟表知识的前一周,又请孩子们用自己所积累的对钟表的认识来新手制作一个钟表表盘并在家观察钟表指针的运动情况及用小闹钟练习拨动钟表,经过了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学生们随着老师再走进课堂,孩子们就有了许多的生活经验带动着他们充满自信地去学习新知识,而且生活积累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疑问也会成为他们听课时的有意注意的重点,将课堂学习效率扩大化。如此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本学期还有一些做法也值得一提:教给孩子一定的解题策略——如画图;数学语言和思维的链接,训练学生讲题,陈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分类,帮助孩子积累基本的大型活动经验;有条不紊的口算训练方法——保持兴趣、呵护自信为主要目的,在准确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慢慢提高速度。

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在一堂堂课中,让孩子生长出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来,是一件幸福孩子也幸福自己的事!

三、学习很重要,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足够的学习自信心:本学期我努力让自己做到在孩子面前一是淡化分数,二是淡化比较中的竞争,具体做法一——在学期前期和中期,卷子上低于90分的成绩不打分,只要孩子通过努力把错题弄懂了,就给他(她)画一个小笑脸,以此鼓励孩子,学习就是为了把不会的学会、把不明白的弄明白就是好样的,以此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过程才是态度的完整体现,结果不是态度的全部)。具体做法二——学习过程中,减少各类评比,有评比就会有好中差,鼓励了一批就同时打击了一批,鼓励的那一批我们鼓励的是他们努力的过程还是鼓励了他们天生的资质?我们鼓励出了他们天生的优越感还是鼓励出了他们的天性善良?而往往更需要我们帮助的恰恰是那被打击的一批,在一次一次的评比中,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如何找回?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毕竟是孩子的一个内化成长过程,到底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孩子,我也很迷茫,所以我更加小心翼翼,当不知怎样做更好时,我想我只有把事情本身做得好上再好,事情之外如评比之类惟有谨慎用之,恐有不当!

四、不足及教训:其一,本学期使用的是新版的北师大版教材,由于开学后才拿到教材,对教材的编排意图、对教材的解析的滞后,让我们在一些教学上有些被动,尤其是习题的处理上,这是有待提高的地方;其二,对学生操作的指导上还要细致到位——要让孩子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你要让孩子分几步来完成?完成过程中什么地方的操作或理解是学生的难点,需要老师去进一步关注与指导?什么地方是绝不能代替的?在对以上问题有了充分的备课之后,引导孩子充分发挥主动性,发展能力。其三,在鼓励学生会问这一方面除了要有意识,还要在课堂中留有这样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有问题的问得出来,让没问题的孩子听出问题来。

 学习很重要,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创造足够“安全”的学习环境:而不能让孩子处在充满了畏惧的学习环境中——安全的感觉有助于自主的养成,恐惧带来的不可能是自主精神;学习很重要,需要我们帮助孩子生长出足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而不是竞争出孩子所应有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胜过他人,是人生的赢家,胜过自己才是命运的强者,一堂堂扎扎实实的课就是生长的肥沃土壤,生长其间的每一棵小苗都弥足珍贵;学习很重要,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足够的学习自信心:处理好“学会与学习”的关系,不是只有学会才能有的自信——以学习为目标,可以暂时没学会,但不放弃的是继续探索的勇气,建立起来的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自信,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以学会为目标,当没达到一个学会的目标时,折断的是继续探索的羽翼,一个失败带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失败。

有感于心,践于行,希望能不愧对陪孩子的这一路成长,也希望能与同伴们交流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共同探索教育的真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