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声色犬马?查了一下,声色犬马的解释:
声:声音,歌声,乐声,泛指歌舞;色:美色,女色,奢侈的生活;犬:富人游手好闲,玩狗,养狗以图乐;马:骑马,玩马为趣。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糜烂淫乐的生活方式。亦作“声色狗马”。出自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看到这个搜索结果后,俺突然觉悟了,这不就是不问国事,吃喝玩乐么~原来澳州的很多非统治阶级人士,也大都过着基本如此的生活,真是太腐败了!怪不得人家这儿没那么多愤青儿呢!是人家这地界儿没啥可“愤”的,老百姓,您就一心一意的声色犬马呗!岩石区里这样的人比比如是哪!

摩托车改装成这样,您还敢坐么?这是岩石区里专门载客兜风的一个摊位。真有不少人,但都是年轻人,穿上他们提供的特制服装和鞋帽,一个个都和变形金刚似的,一踩油门儿,呼啸而去,很拉风哇!
这一款也是改装过的,好像比那一辆还狂野。
摊主在车子休息期间,不时地照看打理,一会儿动动这儿,一会儿弄弄那儿,透着对爱车的百般喜爱。
看,有乘客上座了,准备出发。
那一辆开走了,这一辆还在这里静候嘉宾。这个小姑娘站在车子边上,专心致志的发短信。我猜她已经过了12岁,不然,怎么会一个人光着脚丫子在街上跑呢!(悉尼是冬天啊,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光脚丫子,嘿嘿!他们不知道寒从脚下起呀~)
白车、白马,就差一个王子了。不过车上倒是有一对儿佳侣。
这个绝对是招揽游客的,而且还是外地游客。俺一直都没坐过,因为俺从来就没有过想坐一下的念头,这足以说明,俺对声色犬马的那种统治阶级糜烂腐朽的生活有着天然的抵制。哈哈!主要是因为俺不是统治阶级~~~~

非统治阶级的外国游客能到达俺这种境界的不多,所以那马车很多人坐,生意不错。
俺倒觉得马车身后那红色的双层旅游巴士很有意思,坐一坐还是可以的。就这么定了,下次一定要坐着它在悉尼绕场一周。
这个很像军车呦~~~~很扎眼,咱就照下来了。要知道,北京街面上的军车都很威呢!
这才是咱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车呢!不过,也不尽然,在悉尼,这绝对属于锻炼身体的运动器材。
不过,这小车已经被车主装扮的颇具小资风范了。这让我想起了《朗读者》里的一些镜头,那一对儿年龄悬殊的男女主人公,就是骑着这样的车到郊外去幽会的。

声音,在声色犬马里居首位。这是土著乐器。俺还买了一张碟呢!俺像喜欢土著绘画那样喜欢那奔放的旋律。
这一位大师演奏的仿佛袅袅仙乐,是岩石区里令俺循声而去的所在。

他的音乐旋律和澳洲土著的大相径庭,反倒和新西兰毛利人的有些相同之处。不知道这位老哥儿是不是就是毛利人呢?不晓得,只是看着有点像而已。人家可是是资深演奏家,开过演唱会的。不过,碟虽然好听,但到底还是贵了些,40刀,俺出不起这大价钱。当然,也有不少人,驻足聆听之后慷慨解囊的,好东西还是有人识货的。
俺在这里听了很久,享受着不花钱的声色犬马之乐。直到有点心生惭愧之时,才悻悻的转身离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