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看过著名国际巨星尼克·基德曼主演的电影《澳大利亚》的人,都会对那一片灼热的土地留有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澳大利亚的北领地,凯恩斯就在它的附近。故事再现的是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占领澳洲北部,以此作为据点攻击美国的史实。
众所周知,澳洲建国200年来,没有过本土战争,这是唯一的一次,还没有让小日本踏上国土。看那个电影的时候,俺光顾了欣赏国际巨星的风采了,还有澳洲北部的热带风光光也深深的迷恋着俺,(说实话,俺是把它当旅游风光片来看的)对那个打小日本儿的剧情就没啥印象,没成想这建在凯恩斯海滨大道边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倒给俺补上了这一课。
这就是海滨大道上,专门来纪念澳新军团的纪念碑。

纪念碑下的2门二战时候遗留下来的大炮。这是当年专门打日本的战机的。

锈迹斑斑的大炮,无声的诉说着当年的战火硝烟。。。。。。。

这一门大炮是带轮子的。看起来都没有咱们山东威海卫的大炮那么有气势,可咱们那次是全军覆没。

炮口依然朝向海面,密切注视着日军的战船。

炮膛不大,估计杀伤力是有限的。

这炮膛吸引了俺孩儿,对着它拍来拍去。
搞笑的是凯恩斯的外来人口中,日本是绝对的大头。凯恩斯的小小机场,每天有2趟航班飞往东京、大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凯恩斯际机场的建成,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日本人更是积极投资。在凯恩斯的街头,经常会遇到日本人,此话不假啊,俺在那吃了一顿麦当劳,坐在餐馆里举目四望,俺以为自己身在东京呢,周围全是日本人,俺大概其的数了一下,六十多个就餐的人,就有超过一半的日本人。呵呵,这是不是应了中国人说的那句俗语,叫做不打不成交呢?
历史就是这样诡异呀,常常和人开这种让你笑不出来的玩笑。

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然要有澳洲国旗。不过,俺很纳闷,无论是在悉尼的马田广场、战争纪念馆也好,还是凯恩斯的这个澳新军团纪念碑园也好,俺都没见到有什么学校组织小朋友来参观、凭吊,或者开个誓师会什么的,倒是经常在博物馆,美术馆里看见他们。俺实在搞不懂他们的教育路数是啥样子的。嘿嘿!

沿着这个标志走过去,是一个纪念碑的园地。

路两边有很多半圆形的大理石矮墙,每个矮墙圆弧的中心都会有一个纪念碑牌。

每一个都是纪念某一次战争的捐躯英烈的。澳大利亚作为联合国的契约国,参加了所有联合国指令下的反恐、维和行动,对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那些半圆形的矮墙上镌刻的就是他们的墓志铭。那些为和平而献身的人,安息!

纪念碑园地的尽头是一个抽象的金属火炬。象征着人类热爱和平的愿望,如同这坚硬的火炬一样,生生不息。

大道上还有一个黑色的大理石纪念碑,看那五环就知道是为了纪念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

凯恩斯应该是作为火炬传递城市的。

传递路线示意图。

火炬是从这里传过来的,跨越了浩淼的南太平洋。

相关的说明用金色的字体刻在黑色的大理石上,非常醒目。

这个基地,还是让俺蛮受教育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