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词条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而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来比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俺对此深有体会呢!“东隅”指日出之处,“桑榆”乃日落林间,也就是说,早上您有所失,晚上您有所得,所以,大可不必为失而难过,一天里就会有转机呢!俺呢,用不了一天,几个小时之后,事态就完全不同了!
话说那天在海德公园观棋之后,乘兴前往比邻的圣玛利亚大教堂观光,没成想拍照被拒,沮丧加恼怒之际,
出溜到兵营里溜达了一会儿,吃完午饭,正踅摸着下一站去哪里呢,抬头望见小马路对面那里——呵!一个小教堂悄然伫立在马路边上,很小呀,小到被旁边的巍峨写字楼挤压着,仿佛能从人们视线里消逝,只有俺这样的明察秋毫,细致入微者才能发现它的存在呢!

信步走过去,小教堂里没什么人,太好了!更重要的是,俺仔细看了入口处,没有那个标志,那个让俺恨之入骨的标志:一个照相机模样的图案,上面一个醒目的红色斜杠。真爽啊!这才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哪!
大大方方掏出相机,我拍,我拍,我拍拍拍!

教堂的钟楼真的不算高,质朴无华的外观,怎么看都像是一个乡村教堂。

门口的牌子庄重典雅。

一进门儿,就觉出不一样了,里面原来如此华丽呀!看,这个极其雅致凝重的整块儿大理石雕刻的圣水盆,迎面挡住俺的去路。

这个圣水盆也像是极其圆润,极其优雅的古希腊美人儿呢。

就连敲钟用的绳子都是如此考究。

抬眼,圣坛犹如灯火通明的戏台,远远地招引着我上前去。

不知不觉的,像被什么牵引着。。。。。。

走到圣坛前。

圣坛上摆满纯洁的花束,还有彪悍的雄鹰。

正中间有铁艺围栏。

围栏下是如此漂亮图案。

高大的管风琴。

回转身,二层的台沿儿蜿蜒起伏,犹如一把婉约的小提琴。

平视前方,两边是排列整齐的座椅。

座椅静默着。没有前面的跪板,这让我好生奇怪。

教堂侧面有一个带穹顶的玻璃门。

门里面有一座螺旋线性的铁艺烛台,三两点烛火荧荧的亮着。

这个小桌子的腿儿很有意思。

另一侧有一个通向外面的偏门。

大门口有这样的台子,上边打开的是签名簿。本想用俺的中文写下感谢的话,感谢它的慷慨,让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又一想,写了他们也看不懂,还是算了吧!

旁边的架子上售卖自己付款的小册子。

走出来,再看偏门,质朴的木门上顶着一个半圆形的小小玻璃花窗,透漏出低调的奢华。


教堂外就是悉尼繁华的CBD,大厦林立。

从教堂的门廊里看这些大厦,俺有点恍惚,眼前的物象仿佛都有些不真实了。

俺到现在都不知道这小教堂的名字,哪位高人给指点则个~~~~~~这是墙外面上的一块牌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