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2011-04-01 09:47:31)
标签:

玛利亚

大教堂

天主教堂

悉尼海德公园

哥特式建筑

利比亚外长

分类: 悉尼深度游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悉尼的圣玛利亚大教堂也应该算是澳洲首屈一指的大教堂了吧,所以每次去海德公园的时候,我这个教堂控总会不由自主的踱到里面转悠转悠,看看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看看那些虔诚祈祷的人们。虽然我是无神论者,但是对那些有着虔诚信仰的人还是心怀敬意的。

    悉尼海德公园附近的圣玛利亚大教堂是悉尼天主教社区的精神家园。它是悉尼大主教的所在地,建在悉尼第一个天主教堂的旧址上。大教堂是由当地的砂岩建成,“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秉承了欧洲中世纪大教堂的建筑遗风。它始建于1821年,而天主教神父正式来到澳大利亚是在1820年,因此,圣玛利亚大教堂又被称为澳大利亚天主教堂之母。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那天的天气有点儿阴昏昏的,街上人也少,教堂里游客寥寥无几。看了看,不让拍照,有点儿不爽,就出来了。
08年我来的时候,教堂里是可以随意拍照的,而如今却是处处贴着禁止拍照的标识。还有一个专门人士管理那些不慎拍照的人,他只是悄悄的走到你身边,轻声细语的告诉你,然后亲眼看着你把相机里面的图像删掉才作罢。所以,这回只能照外景了,不过,我会把上次照的内景链接在下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那里去看。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天色越发昏暗,教堂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里。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我绕到前面来拍教堂的整体面。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走上前去拍正门。很高很华丽。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一个小姑娘站在门口,一边读书一边等人;另一个姑娘背冲着我打电话。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正门两侧有教士(主教?)的全身雕塑。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手持圣经,普度众生。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这是岩石雕塑,记载着大教堂的历史。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教堂的侧门。我喜欢大木门上的铁艺装饰,那图案极其优雅华丽。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大教堂后身的不远处,还还有这样一个小亭子,也是美轮美奂的。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大教堂后身也是也很恢宏大气。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傍晚,路灯亮了,给它披上淡淡的金辉。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在暮色里,它更显巍峨。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从远处看,这庄重华丽的建筑和周围的景致融合到一起,仿佛人间天堂一样。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天色已晚,打道回府,站在海德公园的草地上,再次回首大教堂,灯光璀璨。


悉尼冬天的童话(三十七)——圣玛利亚大教堂外景
    此时的圣玛利亚大教堂别具魅力,更加迷人。


   另补:有博友留言,询问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区别,我也不太清楚,查了点儿资料,放在下面,供感兴趣的朋友一览。

 

小资料: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

在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皇为最高领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6卷,《新约》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须独身。天主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天主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弥撒。

       在中国,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废除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基督教《圣经》只有66卷,《旧约》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职人员是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结婚,基督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基督教节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礼拜。

    天主教的圣经共有七十三卷,而新教的圣经只有六十六卷,在旧约中有七卷被马丁路德删除了,因为这七卷书是用希腊文写成的,而马丁路德只承认用希伯来文写成的三十九卷旧约圣经。

       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被称为教宗、主教、神父,且都是奉献度独身生活的。而新教的神职人员因教派的不同而也有不同的称呼,在长老派里称为长老,在路德派被称为牧师,在其它小教派里被称为神的仆人某某兄弟某某同工。在圣公会派里也有被称为司铎主教的,新教的神职人员都是结婚度世俗生活的。新教里没有修士、修女。

       天主教把最高的上帝称为天主上主,一个天主包含有三位,就是圣父、圣子、圣神。基督教把最高的神称为耶和华,三位一体的上帝就是圣父、圣子、圣灵。

    天主教基督徒进教堂或祈祷前后都在额上、胸上划十字,以表明自己是基督徒,而新教基督徒却没有这个习惯。 天主教基督徒在教堂祈祷都是念统一的祈祷文,同心合意地按一定的曲调而颂念。基督教徒的祈祷则较为随便,各说各的。

 

天主教与基督教教堂的区别
    
       天主教教堂尖顶上有十字架,十字架各种各样,堂顶也都有天主堂三个字样。而基督教堂尖顶上也有十字架,一般都是红的,堂顶有基督教会基督教堂字样,有的还冠有本教派的名字,如真耶稣教安息日会以马内利哈利路亚等等。天主教堂中,除中间有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苦像外,两边有时还会有圣母玛利亚、大圣若瑟等圣人圣女们的圣像,四壁还有耶稣基督走过的十四处苦路像。而基督教堂里一般只有一个红十字架,内部设施比较简单。 天主教堂前堂中央都有一个祭台,为举行弥撒礼仪而用,而基督教堂前面只一个小小的讲道台,从不举行弥撒。 
    
        天主教堂比较花哨,很庄严和考究,最经典的是巴黎圣母院和圣彼得大教堂,前者是哥特式,后者是罗马式。天主教堂多在房上装饰一些宗教崇拜的圣人的雕塑和历史传说,不过如果谈及窗户,那就是代表圣母的玫瑰窗。玫瑰窗(the rose window),也称玫瑰花窗,为哥特式建筑的特色之一,指中世纪教堂正门上方的大圆形窗,内呈放射状,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因为玫瑰花形而得名。著名的玫瑰窗有法国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等。玫瑰窗为教堂中彩色玻璃窗的一种,由于它的位置而成为装饰的重点,在阳光照耀时,把教堂内部渲染的五彩缤纷、眩神夺目。玫瑰窗忽明忽暗,斑驳陆离光影中,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在哥特式教堂的西面典型构图中,一对塔夹着中厅的山墙,垂直的分为三部分。山墙檐头上的栏杆、大门洞上一长列安置着犹太和以色列诸王的雕像的龛,把三部分横向联系起来。中央,栏杆和龛之间,是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圣母的纯洁(也有说法认为,玫瑰象征着弥赛亚,就是耶稣基督;圣经中玫瑰也代表古代的血液与女性崇拜)。3座门洞,都有周圈的基层线脚,线脚上刻着成串的圣像。塔上有很高的尖顶,不过有些没有造成,有些倒塌了。 上以是天主教堂的特点。
   
        基督教堂和天主堂的最大区别就是朴素,这和基督教本身的教义有很大的关系。基督教也就是基督新教,新教是1517年宗教改革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基督教新教派,它的发起人就是马丁路德等人,与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会大不同,新教所奉行的是因信称义的精神,主张摒弃原先天主教教规中繁杂规定和礼节的约束,主张自由和平等的信仰,因而基督教堂素雅整洁,外观灵动
    
       窗户的形态特点在两种教堂上表现不太明显,主要取决于教堂建筑形式是怎么样的,哥特式建筑的窗户是尖的;罗马式建筑的是圆拱形的;拜占庭式建筑由于是罗马式的前身,所以也是圆拱形的,不过窗户较罗马式更细长;另外也有一些乡村小教堂不太注重样式规范,大多是圆的或方的,也有长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