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镇上有一个号称世界上最小的教堂——牧羊人教堂。说它是新西兰最被人钟情,因而被拍摄最多的教堂,绝对不过分。小教堂是应当地居民对宗教活动的需求而在1935年建立的,名为“好牧羊人教堂”。(好牧羊人即耶稣。喔,当然,每一个信徒都是上帝的羔羊,那耶稣自然就是牧羊人了。耶稣慈悲,拯救了那么多迷途的羔羊,“好牧羊人”的称号自然也是当之无愧的。)小教堂石屋结构,简约古朴,内设60个座位,一窗望湖,景色迷人。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到这里来举行庄严而浪漫的婚礼。
我们在皇后镇码头旁边也发现了一个小教堂,也是石质的,但不知它是否就是那个大名鼎鼎、蜚声海外的牧羊人教堂。

教堂全景。像画片一样的美呦~~~~~~~~

不知为什么,院子里会有一个中式建筑风格的门楼,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弧形的拱券。

从门楼的拱券走进去,迎面就是教堂的钟楼。教堂不大,钟鼓楼自然也不够高,但也有耸入蓝天的感觉。

教堂的主体是全石结构的,石材肯定是来自皇后镇周边的南阿尔卑斯山。

四四方方的玻璃窗,嵌在色彩斑驳、形状不一的石头墙面上,感觉好极了。

教堂的大门有一个小小的前厅。

结实的原木色大门半开半合。南半球明丽的阳光趁机把自己挤进门去。

光线仍然不足,昏暗中弥散着神秘气氛。

主堂就在正前方。

镶嵌着宗教故事画的彩色玻璃花窗。我一直喜欢这种玻璃花窗,特别是光线从外面透过来的时候,分外好看。如果将来自己装饰房子,一定要来它一个,但宗教的内容不适合我,可以是花卉,或者自己拍摄的作品,那该多有品位啊!嘻嘻!

布道台侧一只木雕(绝对是红木雕刻)的雄鹰,还有它背负着的巨大圣经。

这是基督教的经幡吧?只要是教堂就会有的绣品,绝对做工精细,图案也很好看,大多是比较抽象的蓝天、红日、原野、麦穗什么的。

白色大理石的花坛,盛放着大簇的鲜花。

高大的管风琴被装饰得像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

门口的桌子上面放着很多宣传资料,供人随意索取。

这些资料都是介绍教堂的吧?也有些是宗教活动的海报。

旁边靠墙的书架上还有很多本福音书。

一灯如豆,感觉很温馨呢!

座椅不多,但都有椅垫儿。厚厚的,软软的,很像是手工的,坐上去很舒服,应该是教友们的奉献。

椅垫上不同的图案,这是红辣椒。

这是雪绒花。还有好多种样子的,我都拍了下来,这里就不一一展示了。

窗户不大,但一样的彩色玻璃花窗,简单的线条,淡淡的颜色,这样的花型和颜色在王府井东堂里也能见到的。

外面的阳光透过花窗投射进来,成为教堂里面的主要光源。

这是教堂的配楼。(其实也不是楼。)

还有一幢建筑,也是石质的。大概也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吧?

教堂外面是一片小小的绿地,有几个木质的座椅躺在阳光里,一对儿游客正坐在那儿晒太阳呢!
这就是那个蜚声海外的牧羊人教堂么?非也!哈哈!我早知道这不是。那个牧羊人教堂,我从新西兰回来才知道还有它的存在,已成为永久的遗憾。那既然知道不是,为什么还用这个做标题呢?为什么,为了拉大旗,作虎皮,吸引眼球呗!嘿嘿!咱的一点儿小伎俩而已~~~~~~~

这才是真正的牧羊人教堂。特此申明:此图片不是俺的原创,而是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