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2010-05-26 18:28:13)
标签:

聚贤堂

石雕

城市名片

老佛爷

陈家祠

康有为

谭嗣同

富士康

自杀

分类: 行走神州

     2004年陈家祠被广州市民评为“广州市文化名片”,从那之后,陈家祠的的确确是风光无限了一把,为此,政府拨重金整饬、修缮,历经几百年的祠堂焕然一新。时至今日,已经六年多了,陈家祠依然倍受百姓青睐。每到节假日,祠堂里依然是人流不息,比肩接踵,南来北往的游客和本地的市民大多会到此游览,赏心悦目之余还能获得不少的历史文化知识。

    我们去参观的那一天,不是节假日,人不太多。正好可以从从容容的欣赏一下陈家祠。无奈刚到门口,就被不知哪个台的节目录制组截住了,不由分说的“被采访”了一回,大概人家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我这个外地人吧!陈家祠确实吸引人眼球,换句话说,一个外地人,不到陈家祠,就等于没有到过广州。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陈家祠可以说是中国清代典型的宗祠建筑了,原称陈氏书院。清代中叶以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建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之用。还是可供族人祭祖的宗祠,所以大都建筑华丽。该祠规模宏大,装饰精美,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现在的陈家祠已成为博物馆,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在此修建了广场,此处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陈氏书院建于清光绪年间,它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氏宗亲合资兴建的族祠。大门口这几个笔力遒劲大字不知何人所书,估计已无从查考了。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雕刻技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

    一进门就看见这样精致繁复的建筑雕塑,不禁让人感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也没有如此精美的雕饰啊!假如当年的老佛爷到过广州,看了如此建筑,不知会心生艳羡呢,还是醋意大发?抑或是恼羞成怒也不可知:敢情你们仗着天高皇帝远,竟然就如此的靡费奢华?!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门楣上这四个大字着实的让人震撼!广州虽然地处偏僻,但无论如何是开明较早的,殊不知近代史上不少的杰出人物都是出自这偏远的南国呢!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门楣下方是油光锃亮的四扇雕花大门。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著名的聚贤堂是陈家祠的主要建筑。聚贤堂位于书院主体建筑的中心,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进得聚贤堂,首先要迈进这扇黑漆大门,足有三层楼那么高,这么高的大门,这么威武的门神,实在少见。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另一扇门上的门神。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 琳琅满目。陶塑工艺集中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上,造型优美,玲珑奇巧。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屋脊、山墙上一片辉煌。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极其华美精致。所塑之物无不因势象形,栩栩如生。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人物众多,雕饰精美,可与西方教堂上的人物媲美。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如此怪兽,您识得么?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这是狮子吧?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院子里的游廊顶上都是雕饰。五彩斑斓,甚是悦目。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高屋之上,风光无限。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人们在院中饮茶、下棋。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陈氏书院的石雕随处可见。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这就是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代表。

    一眼看见它的时候,我心里再一次为北京城里的老佛爷鸣不平了,位于九五之尊的她老人家哪里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不要说颐和园,就是紫禁城里,也找不出一块这样的石雕啊!呵呵。幸亏老佛爷没看见,否则,非把它凿下来搬颐和园里去不可。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这些石头雕塑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人物、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奇特之处是还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精美之至让人叹为观止!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这些石雕都是用一种特殊的石料——大麻石雕成的,坚实硬朗。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铸铁的花桌、花凳也是独一无二的。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这大缸比紫禁城太和殿下面的那口大缸漂亮多了!有蝠(福)有寿,福寿双全。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庭院里的雕塑,反映了岭南人民的美好生活。(嘿嘿,荔枝,我最爱吃绿皮儿的那种。)

广州初体验(十三)——陈家祠·城市名片     院子里还有如此市井气十足的雕塑呢!淘气的孩子们不好好读书,在趟龙门上面玩耍、嬉戏。情态细腻,活灵活现的。  趟龙门也是广东民居建筑的著名一景儿,下一篇重点介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