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是少不了要住店的,住的店怎样,直接影响到旅行者的心情,当然也会影响第二天旅行的质量。我们这次去欧洲,住的几家酒店都不错。(在剑桥住的不是店,学生们住房东家,我们几个老师住的是学院的公寓。)在其他几个国家住的基本都是三星级的店呢!只有在法兰克福住了个四星级酒店,果然不一般。酒店的设施很好,管理得也很到位,很多细小的地方都可以看得出德国人的严谨。
这就是我们住的那家店,有熟悉法兰克福的朋友看看,是不是四星级的啊?名字么,我不会拼,嘻嘻!文盲。(到店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了,我的小机器拍的,周围景物不太清楚,这几个字还是蛮清晰的。)
天色已晚,酒店周围的街区已是灯光四起,静得很,街面上一个人都没有,看样子此地不是城市中心,很像是郊区呢!其实,外国人之所以经常闹出点别出心裁的狂欢节之类,就是因为平时他们太静了!基本上下班之后就直接回家,守着老婆孩子去了。
哪像咱国内的男同胞们,下了班还要陪领导、拉客户、粘小蜜、会同学、见网友。。。。。。什么什么的,那生活才叫一个丰富多彩,活色生香呢!所以,大凡在国内大城市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出去之后,都受不了,大叫“没劲!”“没劲!”(儿子有一个同学去了墨尔本后,非常感慨的说:那简直就是一大农村!)
忙忙乱乱的给四十几位学生发完了房间号牌,我就赶忙进房间放行李去了。一天奔波下来,人困马乏的,大家都想好好地歇歇了。一脚迈进大门,迎面这个装饰花盆倒是给了我不少好心情。简单,质朴,但是透出一股子热情。
这两个情侣花瓶倒是很别致。草编的,没什么过多的修饰,花瓶里插的不是鲜花,而是几根枯树枝子,呵呵!酒店真会省钱呢,但也是别样的风情吧,看着挺舒服的。我想,咱们家里装修的时候,不妨借鉴一下哈。
我就曾在一个朋友家中见过这样的造景:几根从山上采回来的酸枣树枝,刷上清漆,红亮红亮的,很有光泽。酸枣枝树形又是诘屈聱牙的,插在硕大的宝蓝色瓷瓶里,那感觉真的没法说了!
酒店都有休息厅,这是吧台,很简约的风格。只是台子上那些瓶瓶罐罐的,看着倒像是医院里的药房呢。不过,早听说欧洲人喝咖啡注重仪式感,这些可能都是仪式所需的道具吧?
我喜欢吧台前面的那一排高脚凳,厚厚的坐垫,还有靠背,想来坐上去一定很舒服的。要是再来上一杯卡布奇诺,或者拿铁什么的,那就更舒服了。
这边的坐席也不错。要上一杯咖啡,或是一杯啤酒,闲散的靠在那里,几个人有一搭无一搭的聊聊天,要么就干脆什么都不说,各自发会儿呆,多少可以赶走一些旅途的疲惫。
宝蓝色是我比较喜欢的颜色之一,尤其是用在瓷器、陶罐上。这个大瓷观里面种植的可是真的绿色植物,叶子油亮油亮的,叶面上附着一层莹润的蜡质。

餐桌前的小灯很小很小,一根细细的线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给人一灯如豆的感觉。这种氛围恐怕更适合私密性交谈吧?
于是想起在上海很风行的“真锅”咖啡店,一到华灯初上的时候,店里面大灯就灭了,只有每个咖啡桌上点着的蜡烛,在黑暗中晃动那如豆的火苗,把一圈儿黄晕的光撒向桌面。。。。。。让手握咖啡对坐着的两个人恍惚中觉得,这就是他们温馨无比的二人世界。(这就是上海的海派文化,北京的星巴克绝不如此。。。。。)
台子上有这样一组咖啡杯,大号的,只是装饰,不能用来喝咖啡的,否则,真的就成了“牛饮”了!哈哈!
这是我们的客房。一切物品都见棱见角的。壁灯、阅读灯、地灯、床头柜什么的,一切都是如此。铺盖则是灰、白两色,很稳重。
推窗就可看见外面的景色,不错吧!(这是第二天早上起来照的)不远处那一座绿树掩映中的古堡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呵呵。
房间里有这样的小小的摆件,装饰着不大的台面。都很简单,但也很环保,因为都是用干花做的。

这一瓶摆在酒店的餐吧里,每个桌子上都有。
早餐很丰盛,但是因为早已饥肠辘辘,所以餐前没顾得的上多照几张,餐后又急着给学生整队,退房,不亦忙乎,就更顾不上了。这是饮料台。非常高兴的是这里不仅有热牛奶,还有热水!热水是用来冲可可粉的,而我正好用来沏茶喝。(所有的饮料都不如咱们的热茶来的滋润哪!)
各种果酱。左面还有沙拉,没照下来。
各种甜品。那一大碗一大碗的东西我连看都没看,因为我知道,肯定是甜腻腻的。
面包,麦片。各式各样的,我喜欢那种小的牛角包。那种长的法棍,可以吃多少切多少。(吃西餐的参与意识,在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呵呵!)还有各种香肠,也没照下来。
我的同事已经开始吃了,呵呵!好丰盛啊!
这位男同事眼大肚子小,取了这么多肉食。呵呵,发愁了吧?谁让你狮子大张口的!不过,也许人家正思谋着先从哪里下嘴呢!哈哈!(看看,男生和女生在食物的选择上的确有很大的差别吧!那简直就是肉食动物和食草动物的区别!)
加载中,请稍候......